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基于CIS模型的“有一种X叫Y”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7 08:56

  本文关键词:基于CIS模型的“有一种X叫Y”认知研究 出处:《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有一种X叫Y”构式 认知识解 新兴构式 CIS模型


【摘要】:近年来,“有一种X叫Y”构式(如,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在网络上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尤其以出现在新闻标题中为主。不同于传统的“有一种X叫X1”构式(如,有一种水果叫苹果),在此类新兴构式中,Y并不属于X的下位词,X也非上位词,即X与Y并不存包含与被包含关系。X与Y之间的理据性关系将是本文研究的焦点。 以前的学者大多从修辞、语义、语用等传统理论视角着手,对该构式进行了列举分析及探讨,但都没有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该构式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笔者首先在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的框架下,尝试发现构式压制与传承机制(Construction Coercion andInheritance)、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以及突显原则(Salience Principle)这三个理论单独使用时解释力的不足,从而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模型——基于突显原则的构式压制与传承模型(CIS模型)(详见第三章),然后以此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本文自建的466条“有一种X叫Y”语料(全部是网络新闻标题)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征,以求为此新兴构式提供一个较为完备的认知识解方案。 本文在CIS框架下,对466条语料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发现如下: 第一、句法上,“有一种X叫Y”构式主要传承了“有”字兼语式的句法特征。“一种X”作为兼语部分,即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是“叫Y”的主语。 此外,466条语料中,X与Y词性相同的语料占41%,词性相异的占59%(X与Y词性的确定依据是《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每个词条的首个词性)。其中,X与Y同词性的语料中,X与Y是名词(名词性短语)的占40.6%, X与Y是动词(动词性短语)的占46.9%,X与Y都是形容词的占12.5%。可见,进入该新兴构式的X与Y大部分为名词或动词。 再次,X与Y在该构式中的位置不可随意调换,即不可随意将该构式表达成“有一种Y叫X”,并给出了具体语例加以佐证。 第二、语义方面,由于该新兴构式中X与Y的语义搭配具有极强的任意性,要找出一个细化的语义分类标准实属不易,故经过认真考量,笔者最终将X与Y按照语义相融性,将其分为“语义相融(Semantic Compatibility)”以及“语义不相融(Semantic Incompatibility)”两类。通过运用CIS模型分析,X与Y语义相融达375条,X与Y语义不相融共93条。因此,,尽管X与Y的语义搭配具有极强的任意性与主观性,但通过极具适用性的CIS认知模型分析发现,X与Y语义相融情况占极大比例,高达81%。 第三、语用方面,该新兴构式主要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新奇性、主观性及标题适用性。其中,强烈的主观性不仅表现在X与Y搭配的高度任意性,也表现在读者识解时的强烈主观性。又由于本文语料都由网络新闻标题组成,故该构式由于具有新奇性等特征,具有很强的标题适用性。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X called Y" construction (for example, there is a cold call forget to wear long johns) in the network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especially to appear in the news headline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X called X1" construction (for example, there is a fruit called Apple), in such a new construction, Y is not the subordinate word of X, nor is X a superordinate word, that is, X and Y do not contain inclusion relation. The motivations between X and Y will be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锁林;;当代汉语临时范畴化强加模式:认知与修辞动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Andrea Moro;杨华华;刘承宇;;《通天塔的边界:大脑与不可能语言之谜》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2年01期

3 吴克炎;;也谈“有一种A叫B”格式——兼与高再兰老师商榷[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肖青青;;也说“有一种X叫Y”格式[J];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5 侯国金;;话语真伪语用观:从句式和语力到寓意言谈[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赵永峰;;体验哲学审视下的时间属性初探[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7 王寅;;汉语“副名构造”的认知构造语法分析法——基于“压制、突显、传承、整合”的角度[J];外国语文;2009年04期

8 王仁强;;现代汉语词范畴认知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J];外国语文;2011年01期

9 崔雅丽;;构式压制对语言异质现象的阐释[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10 刘玉梅;;“数X构式”认知新解[J];外国语文;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1341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41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