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长沙方言考》看方言词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1 19:23

  本文关键词:从《长沙方言考》看方言词汇研究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长沙方言考》 方言 本字 词汇


【摘要】:杨树达先生所著《长沙方言考》共考长沙方言词125条,援引古籍近50种,大多用音同、音近、音转以求本字。研读全文,可以从中探索出若干条研究方言词汇的规律和方法:研究方言词汇应注重考本地区古今流传而不具有全民性的狭义方言词;还应注重沟通某些方言词在几个方言区的联系;与全民共同语同词异音的方言词,大多是古音在方言中的遗留,研究者可用音同、音近、音转以求本字;与全民共同语同音异词的,可用声音关系考求本字,寻找俗词俚语在古代典籍中的印证;研究方言词语可以兼考语源,在考本字征引古籍时可以兼辨讹误。
[Abstract]:Written by Mr. Yang Shuda "Changsha dialect dialect words Changsha test test > 125, citing ancient nearly 50 species, mostly with sound, sound, sound of the word. In order to study the rules and methods, can be a number of dialect vocabulary study explored from: dialect vocabulary stud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st area of ancient and modern the spread of dialect words and narrow is not universal;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communicate some dialect words in several dialects; and the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and dialect words in different sound, mostly ancient legacy in the dialect, the researchers used with sound, sound, sound to the word; and all the people together language polysemy and homonymy, pursuing the available sound relationship, looking for the vulgar word slang in ancient Chinese dialect words can be confirmed; and the test in the test this etymology, words can distinguish quoted ancient books and corruption.

【作者单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湘乡方言词语与民俗文化研究”(课题编号:11C077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74
【正文快照】: 杨树达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所著《长沙方言考》[1](见《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四),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专门研究长沙方言词汇的考据文章。该文共考长沙方言词125条,援引古籍近50种,大凡用音同、音近、音转以求本字。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说:“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雷;陕北方言本字续再考[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范崇峰;;《集韵》与洛阳方言本字[J];古汉语研究;2006年04期

3 吴怀仁;;陇东方言本字考释[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温昌衍;;客家方言部分本字考[J];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温美姬;;梅县方言本字考辨(续)[J];嘉应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夏倩;;武汉方言本字考释[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6期

7 刘福铸;莆仙方言本字新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1年03期

8 陈泽平;;引《齐民要术》证福州方言词的本字[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温美姬;;梅县方言本字考辨[J];嘉应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李娟;;山西榆次方言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晁继周;;把词典编纂与词汇研究结合起来[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2 肖放亮;;南昌县(塘南)方言的人称代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百顺;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周静;;从三结合角度看对外汉语句式教学——以“被”字句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春晓;;《说文解字六书疏证》所引方俗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黑维强;;论古代契约文书的语言特点及词汇研究价值[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安双成;;民族文化的奇葩——满文篆书[A];纪念满文创制4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9年

9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10 罗积勇;;衡南话特殊字词辨[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光庆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开拓词汇研究须“高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马丽;汉语称谓研究十年[N];光明日报;2005年

3 ;21世纪的学习字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张巨龄;关于汉字研究答《朝日新闻》记者问[N];光明日报;2002年

5 通讯员 姜俊俊邋记者 余传诗;较全面系统整理殷墟甲骨文词义的首部专著问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山大;全国词汇训诂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记者毛晓梅;《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出版[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本报驻内蒙古记者 阿勒得尔图;大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蒙古学研究[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记者 毛晓梅;《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出版[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邓晓玲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破解语言分裂的时间深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贵良;敦煌道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颖;包山楚简词汇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夏凤梅;《老乞大》四种版本词汇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化振红;《洛阳伽蓝记》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5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许浩;《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唐德正;《晏子春秋》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刘进;唐代传奇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姚美玲;唐代墓妼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汉语基本范畴词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丽娟;河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晓红;宁津方言词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振东;汉语词汇的系统性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莫柳桂;古壮文典籍《^叄ǹ诒㎡H洛陀》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漆灏;《大庄严论经》词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琦;《鹤林玉露》词语考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光新;《今文尚书》周公话语的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邱峰;《颜氏家训》反义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谷舒;《修行道地经》词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61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61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9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