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18世纪以来“走出去”的中国文学翻译改写模式

发布时间:2018-01-02 10:33

  本文关键词:18世纪以来“走出去”的中国文学翻译改写模式 出处:《中国翻译》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 文化建构 历史条件 社会文化


【摘要】:本文梳理了18世纪以来"走出去"的中国文学翻译实践,其中包括伏尔泰、庞德、林语堂等5位译者的翻译文本,发现翻译改写是"走出去"的中国文学一以贯之的模式,该模式产生的文化建构价值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诉求有相通之处,这是其可以被认同的现实基础。该模式的形成决定于中西文化的权力关系,其有效性受制于一系列因素,主要包括,西方社会文化发展的自我需求,目的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西方文化传统的翻译观等。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going abroad" since 18th century, including the translation texts of Voltaire, pound and Lin Yutang. It is found that translation rewriting is a consistent mode of "going out"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ve value of this model is similar to the appe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going out". The formation of this model is determined by the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its effectiveness is limited by a series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self-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ociety and culture.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the translation view of wester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阶段成果项目号:10YJA740068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18叫纪前期,屮RI义卞经翻译而走入两方,广!此从人代到、M代,从戏剧、fB歌到小说,译为西方语言的义木旗括r丨要的文学体裁,跨越r近三个世纪。然而,m k:的历史过程,众多的翻译文木,亢正“走山上”的却屈指"r数,大多数则淹没丁售漫历史长河,技成未能产屮些卩1涟漪。对这种怙形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柳;文化前结构与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林语堂英译《中国传奇》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出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许苏民;;危机与探寻——“中学西渐”的分期、特点及其规律[J];学习与探索;1992年06期

4 吕世生;;元剧《赵氏孤儿》翻译与改写的文化调适[J];中国翻译;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运鲁;;《聊斋志异》原典出版目录索引(1991-2007)(续)[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朱振武;谢秀娟;;《聊斋志异》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三十年[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王宁川;;简政珍:意象维度中的哲与智——一位台湾中生代诗人的评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吕晶;陈懿;;庞德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龚艳萍;;翻译文学的网状传播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陈桐生;廖霞;;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规律的思考[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7 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对传教士汉文小说的影响[J];长江学术;2010年03期

8 张恒;曹景凯;马强;王娟;;概念整合理论中的翻译文化创新说[J];大家;2012年01期

9 贺鸿莉;;庞德古诗翻译中的意象传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10 杨斌;;意境张力——庞德意象派诗歌的重要特质[J];电影评介;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绪兰;岳巍;;阿列克谢耶夫的聊斋小说人名俄译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永泉;《儿女英雄传》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7 徐龙飞;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文学类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源;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丽婷;《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伦;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徐静;镜像与真相[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齐林涛;一分为三视域下的《金瓶梅》英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任黎明;小说语言风格在译文中的再现[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淑元;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情节微观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邵路燕;世德堂本《西游记》成书前“西游”故事的传播[D];温州大学;2011年

8 郭凤青;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绰号翻译方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雪飞;“三言”中的情教观[D];宁波大学;2009年

10 谢珊;《聊斋志异》六个英译本的历时性研究—描写译学的视角[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军;孟宪凤;;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特点论略[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2 莎日娜;;《赵氏孤儿》跨文化传播现象考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马琳;;“交流的无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传播困境与突围[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5期

4 黎羌;;华夏民族戏剧及《赵氏孤儿》西渐叙论[J];戏曲研究;2004年02期

5 杨静远;弗·伍尔夫至凌叔华的六封信[J];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03期

6 钱念孙;;论吸收外国文学影响的潜在形态及其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文学的民族化问题[J];文学评论;1985年05期

7 钱林森;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法文学的首次交融[J];文艺研究;1988年02期

8 吴戈;《赵氏孤儿》的文化改写:古代/当代/中国/外国[J];戏剧艺术;2004年03期

9 潘文国;译入与译出——谈中国译者从事汉籍英译的意义[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志挥;[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国柱;;翻译: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与解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黄永健;;文化之桥——艺术在人类文化建构中的作用[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3期

3 王宁;从比较的视角研究中国文学──《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阐释》序[J];文学自由谈;1994年04期

4 史铁生;;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J];作家;1997年07期

5 宋清海;;文学无理论[J];创作评谭;1999年02期

6 李云峰;;德艺双馨入时未[J];山西文学;2006年02期

7 童庆炳;;论文学文本的三重语境[J];文学教育(上);2009年11期

8 谢天振;;翻译文学当然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与王树荣先生商榷[J];书城;1995年04期

9 张敏健;感悟·会心·创化——论中国文学审美过程之灵心妙悟[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10 邓绍秋;玄学与禅宗生态审美观[J];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道广;;艺术活动及审美对社会文化基调的影响[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杨颖;;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一点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刘生龙;;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毛泽东早期的文艺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6 王进;;论文学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杨治经;;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文艺创作的民族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8 陶水平;;文艺理论“现代性问题”之思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罗俊容;;碧野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卫华;反恐时代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文学[N];文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石一宁;坚持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N];文艺报;2005年

3 赵稀方;重绘文学的地图[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对策[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洪申我;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悖论[N];文艺报;2006年

6 张学昕(辽宁师大副教授);展望21世纪中国文学新的美学理想[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7 卫绍生;重新认识文学的“自觉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北塔;现代汉诗的英译之旅[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王宏甲;中国文学形式发展探究(上)[N];学习时报;2005年

10 王宏甲;中国文学形式发展探究(下)[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栾英;《牡丹亭》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范氏义云;越南唐律诗题材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蒙兴灿;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庆芳;“功能加忠诚”翻译模式关照下的戏剧翻译[D];苏州大学;2011年

2 王燕;社会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3 夏婷;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角度谈《红楼梦》中大观园花园意象的诠译[D];中南大学;2006年

4 饶梦华;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的两个阶段[D];新疆大学;2006年

5 夏高琴;文化语境与翻译[D];中南大学;2008年

6 王晨;翻译家杨宪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靳琼;信息论视角下《阿Q正传》英译本中社会文化信息的传达[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吴越;媒介分析:网媒对中国文学“神圣化”的解构[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雅琳;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翻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彰显[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黄丽;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看我国1949年至1966年间的外国文学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68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68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5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