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交流领域的语言规划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文关键词:国际学术交流领域的语言规划研究:问题与方法 出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学术交流领域的语言问题和语言规划正成为国际社会语言学研究新热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扩展。中国国际学术交流领域的语言问题也亟待系统开展。本文在评述国内外国际学术交流领域语言规划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国际学术交流领域语言问题和语言规划研究的方法,首次提出一个基于不同对象层次、多问题领域的语言规划分析框架,希冀以此推动国内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language problems and language planning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have become a new focus of international sociolinguistics research.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study are increasingly expanded. Languag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in China are also urgently needed to be carried out systematicall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udy of language planning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anguage problems and language planning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in China, and proposes for the first tim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language planning based on different object levels and multi-problem fields. It is hoped that this will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domest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非传统安全领域语言安全问题与语言规划研究”(12CYY016)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语言安全视域下的外语教育战略比较研究”(B12017) 2012年国家语委科研基地重大项目“国家外语能力调查与公民外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ZDJ125-2)的资助
【分类号】:H002
【正文快照】: 1.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浪潮下,科学研究的国际交流和传播中的语言问题和语言规划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在各类国际学术交流领域,语言问题不容忽视,语言作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载体和工具,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方面,国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章太;继续做好新时期的语言规划工作[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2 刘海涛;;语言规划的生态观——兼评《语言规划:从实践到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陈章太;;论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J];语言科学;2005年02期
4 张绪忠;樊华;;论语言规划的历史及其最新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10期
5 邓晓华;多元文化社会中语言规划理论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6 苏金智;语言规划的连贯性与系统性[J];学术研究;2000年02期
7 许嘉璐;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汉字规范问题研究丛书》总序[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2期
8 郭龙生;许嘉璐;;中国当代语言规划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2期
9 张飞;;面向东盟的广西语言规划探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郭熙;;华语规划论略[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涛;;语言管理、语言规划和世界语[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张普;;关于网络时代语言规划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李宇明;;信息时代的语言问题(代序)[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建勤;;语言问题安全化与国家安全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5 邓统元;;香港教学语言问题的历史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的若干思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黄行;;语言多样性与濒危语言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8 鲁子问;;试论外语规划[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家新;;王希杰的语言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苏剑;;双语现象下的语言规划与繁简之争——对《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经济学解释[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孙曼均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发展与规范:语言热点问题中的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陈凌;语言、区域、历史、社会背景和心灵归宿[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通讯员 郭龙生 记者 陈瑞昌;应用语言学应为国家发展服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陈章太;我国当今语言生活的变化与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记者宋晖 通讯员周荐;科学制定语言规划 充分开发语言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教育部语信司;扬州举办“语言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论坛[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8 陈章太;我国当代语言规划史上的两件大事[N];光明日报;2006年
9 张汉;大力“推普”解决语言争执[N];韶关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芮东莉;2008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池东恩;朝汉双语教育与语言使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王闰吉;《祖堂集》语言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皮明城;印度语言规划对其民族建构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倩;广州多方言家庭学龄前儿童语言规划情况调查[D];暨南大学;2012年
3 王智红;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安忠芳;建国以来广西语言文字规划略史及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5 郭齐梅;武汉方言的地理及社会分布[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陈若芬;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探析[D];暨南大学;2006年
7 王念;现代汉语言新生语言成份的规范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张倩;英汉语码转换对现代汉语句法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9 张锐;英语“入侵”下的汉语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锐;从文化内涵词语看文化差异对“等效”翻译的影响及对策[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5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7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