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香港推广普通话研究现状及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05 04:35

  本文关键词:香港推广普通话研究现状及思考 出处:《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香港 推广普通话研究 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就30年来香港在语言规划、普通话教学、普通话课程设置及实施、普通话教材、普通话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推广手段等诸多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一个简要述评,探讨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评价其研究方向和特点,从而把握香港推普研究全貌,有利于科学规划未来香港推普研究的发展走向,对普通话在境外推广也可起到借鉴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30 years in the Hongkong language planning, Putonghua teaching, curriculum setting and implementing, Mandarin Mandarin textbooks, Mandarin teachers,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andarin promotion means and other aspects of a brief review, discuss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the study, evaluat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grasp the Hongkong Putonghua study on the whole, conducive to scientific plann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Hongkong future research on Popularizing Mandarin, in the overseas promotion also can learn to play the role.

【作者单位】: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分类号】:H102
【正文快照】: 上世纪80年代中英签署《联合声明》之时,语言学界就开始研究香港推广普通话问题。随着香港回归,推普研究呈现出繁荣景象。本文以在中国知网搜索到的1980~2011年相关研究成果为主线,就30年来香港推广普通话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探讨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梳理香港推普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国祥;;言文分家——普通话在香港的学科专业地位[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2 齐影;;香港推广普通话研究述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李宇明;;论母语[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4 刘艺;;专业普通话课程与专业书面中文课程的接轨及发展趋势——以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专业普通话课程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5 李国正;香港语言的特点与规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田小琳;;香港中文教育政策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2期

7 伍巍;对穗港澳地区普通话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1999年06期

8 詹伯慧;;对香港语言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语文;1996年02期

9 侯精一;;试论’97后普通话在香港的地位[J];中国语文;1996年02期

10 田小琳;;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普通话水平测试之比较研究[J];中国语文;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舫;王晖;;回归后香港的普通话推广和使用状况[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海霖;;香港语文教育发展趋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郑献芹;;2001——2004PSC研究和HSK研究的共性和差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冯学锋;李晟宇;;母语与母语教育[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4 何国祥;;言文分家——普通话在香港的学科专业地位[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5 张振江;;“港式中文”初探[J];当代港澳;1996年02期

6 林羽;姜兴山;;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综述[J];东南亚纵横;2011年12期

7 康健,唐韵,朱成勇;四川师院普通话测试、科研及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章石芳;卢飞斌;;菲律宾华裔中学生族群文化认同调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廖尹彤;;从报章使用“激”字习惯谈香港潮流用语跟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关系[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10 叶竹钧,源国伟;“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丽红;;PSC中“说话”项的题型分析和改进建议[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肖劲松;;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反拔效应[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在香港的基本属性及未来发展[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林建平;;香港普通话教育的现状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欣桥;;创建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理论体系——纪念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开展15周年[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静;近代香港外来移民与香港城市社会发展(1841-1941)[D];暨南大学;2011年

2 曾晓洁;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章石芳;族群文化认同视野下菲律宾华族移民母语教育发展及方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汝庆;二十世纪以来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的变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徒博文;香港学校汉语词汇教学的选择性[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文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青;香港社区词在大陆使用情况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李腊花;论武汉年轻人对武汉方言普通话和英语的态度[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刘健;普通话音系与PSC试题音子比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阮茁茁;莆仙家庭语言教育与学校普通话推广现状调查[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海娜;我国国家通用语[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颜婉琳;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针对海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总体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周中兴;普通话语音测试中的目标无关性错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志平;港式中文里的副词“更”—兼谈“又”[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小琳;;香港的中文教育政策[J];北京观察;2006年08期

2 何国祥;;言文分家——普通话在香港的学科专业地位[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3 张振江;;“港式中文”初探[J];当代港澳;1996年02期

4 兰霞;准确、规范、恰当、流畅地朗读作品──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情况谈普通话教学的对策(三)[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康健;谈谈“轻声”教学的几个问题──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轻声”的教学[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兰霞,唐韵,康健,朱成勇;纠正方音,发好标准音——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情况谈普通话教学的对策(一)[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7 康健,唐韵;努力克服方言障碍,说好普通话——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情况谈普通话教学的对策(二)[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8 邵敬敏;;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谢耀基;香港的多文化现象与港式中文[J];方言;1997年03期

10 罗伯特·L·库珀;姚小平;;研究语言传播所用的分析框架:以现代希伯来语为例[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田小琳;;香港普通话水平测试面面观[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田小琳;;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香港十年[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袁舫;王晖;;回归后香港的普通话推广和使用状况[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刘秋伟 吴炎;[N];深圳特区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有景;论“世纪”与“十年代”的起迄年份及第一个“十年代”的叫法问题[J];语文建设;1991年01期

2 边骥;;推广普通话——香港一时尚——田小琳委员谈香港“推普”情况[J];北京观察;1995年10期

3 甘于恩;海外及台港澳出版的汉语语文词典书目选[J];辞书研究;1996年03期

4 濮之珍;香港:要大力推广普通话[J];咬文嚼字;1996年07期

5 艾辅仁;高顺辉;;从香港的标语说起[J];广告大观(综合版);1996年06期

6 田小琳;香港近年来语文生活的变化[J];语文建设;1997年07期

7 施仲谋;香港汉语言文字教学的现状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02期

8 陈浩海;香港未来语文政策刍议[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孙颖;企盼[J];中学教与学;1997年09期

10 吴玉珩;读《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有感[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瑞萍;;香港双语庭审中的若干问题[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胡娟;;香港中文异形词和现代汉语异形词比较初探[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田小琳;;由社区词谈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方梦立;;论海峡两岸人名地名翻译规范、统一的必要性[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K.K.Luke;LeeWai-Sum;;A Phonetic Study of the Prosodic Properties of Bisyllabic Compounds in Hong Kong Cantonese[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张小衡;;《全衡》网上中文输入系统—功能与特性[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俞闻;;沪港携手共创中国语言学新局面——市语文学会等举办学术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林建平;;轻重与“方言语调”[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朱华颖;香港普通话研习社:说方言将被“罚款”[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萌鲜;学会说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记者 徐民强;8100多人次获全国翻译专业资格[N];中国人事报;2007年

4 梁文道 作者为香港专栏作家,,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翻译的态度与常识[N];南方周末;2007年

5 高惠珠;“上海话”五来源[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青岛市语委办;青岛市顺利通过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复查[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7 杨健;明天的汉字究竟会是什么样[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杨健;汉字的明天什么样?[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仲鸣;香港三及第文体的流变及其语言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赵庸;《王三》异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钰;论地区文化对翻译风格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郭韵;同声传译中交际策略的使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郑岱华;文化适应模式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相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周志平;港式中文里的副词“更”—兼谈“又”[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李枫;从电影对白中的语码变异看传播媒介对香港语言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唐萍;加拿大和香港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及其启示[D];湘潭大学;2008年

7 曹承弼;译前准备对同声传译中预测影响分析的初步探索[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富萍;多语言背景下,儿童汉语语音获得的偏误及其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颖;从功能理论角度评招股章程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乔妍;论辩话语的顺应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1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81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