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论翻译文学经典的复数性

发布时间:2018-01-05 06:11

  本文关键词:论翻译文学经典的复数性 出处:《当代文坛》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文学 经典 复数


【摘要】:由于译者参与和社会文化语境变迁,翻译文学经典化呈现出与原创文学不同的诸多特点,复数性就是其中之一。翻译文学经典的复数性既源于不同译者的竞争,也源于同一译者的重译;既表现在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内容上的相同,也表现在译文语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翻译文学经典的复数性是原作与译作一对多关系及文学翻译作为"二度创作"的属性所决定的。
[Abstract]:Due to the translator's participation and the chang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the canonization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presents many different features from original literature, and plural is one of them. The plural of translation literary classics originates from the competition of different translators. It also originates from the retranslation of the same translator; The content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same original work is the same. The plural character of the translated literary classics is determined by the one-to-m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the translated works and the attribut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s "second cre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2009年教育部项目“巴金翻译行为之主体性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9YJA740107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经典化研究肇始于原创文学研究,其成果对原创文学的经典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然而面对翻译文学经典化的某些现象却显得苍白无力。譬如某一原作的早期经典译本被新的经典译本所取代,或者某一原作的两三种译本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典化等等。翻译文学经典化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恩科;;论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兼与王静、兰莉商榷[J];当代文坛;2012年04期

2 胡安江;;翻译文本的经典建构研究[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3 徐迅;;阅读之经典与经典之阅读——从北大、清华开列的经典书目说起[J];公共图书馆;2010年01期

4 陆颖;;珍妮·葛哈德在新中国的重生——评傅东华1959年重译《珍妮姑娘》[J];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严晓江;;论梁实秋译莎的文化意义[J];社科纵横;2011年07期

6 王静;兰莉;;翻译经典的构建——以梁译《莎士比亚全集》为例[J];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7 许祖华;梁实秋对莎士比亚的翻译与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02期

8 王恩科;;翻译文学经典的独特品格[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查明建;文化操纵与利用: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为研究中心[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鸿芹;余汉英;;从操控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受控对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吴央波;;从多元系统角度看“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赵谦;;试释苔丝之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代淑为;;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民俗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常晓丹;;《苔丝》与《嘉莉妹妹》之平行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6 王秋生;郭瑞;;1949年前的哈代诗歌翻译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7 忻竞;;从译者的主体意识及文化立场看其译作——文学文本中归化与异化的个案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焦志飞;;对《苔丝》和《呼啸山庄》爱情悲剧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9 程艳;王春莉;;试论小说英译汉的理解与表达——《苔丝》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10 高路;;从《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译介看翻译文学的二次生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莉;;揭秘信息误读——试论《潮骚》译本中的翻译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韵莎;试论中国俄语专业翻译教学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昊;哈代的悲天与悯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齐晓雨;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娟超;从翻译的政治角度来看归化和异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弄影;从操纵角度看苏曼殊译拜伦诗歌[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颜纯;意识形态对广告语翻译的操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邵会;《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伟卓;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谢添玉;《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的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白辉;多元互补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泽东;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J];高压电器;1967年03期

2 胡安江;;美国学者伯顿·华生的寒山诗英译本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龚奎林;黄梅;;“十七年”小说版本修改的原因考察[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杜玉玲;;利用优秀导读书目引导大学生正确阅读[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年01期

5 王宏志;民元前鲁迅的翻译活动─—兼论晚清的意译风尚[J];鲁迅研究月刊;1995年03期

6 胡安江;;翻译文本的经典建构研究[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7 陈思和;;共名和无名: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管窥[J];上海文学;1996年10期

8 谢纳;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结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王瑞;;莎剧中的话语标记及其翻译[J];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10 王静;兰莉;;翻译经典的构建——以梁译《莎士比亚全集》为例[J];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康华;;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经典[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8期

2 臧运峰;;经典:知识分子的游戏家园[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朱国华;;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4 朱安博;;翻译文学的重构与新生——《牛虻》的经典之路[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2期

5 郭超;;试论文学经典化的外部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6 王向远;翻译文学史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04期

7 程章灿;;东方古典与西方经典——魏理英译汉诗在欧美的传播及其经典化[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1期

8 吴子林;;面对挑战的文艺学研究——2005年文艺学热点问题研究一瞥[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孙际惠;;浅谈中国古诗英译的经典化[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董希文;;从文学活动“四要素”看当前文学经典的重构[J];中州学刊;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罗桂英;万华;;名著重译在于超越——对《汤姆·索亚历险记》新旧译本的比较[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余燕;;《涉江》英译研究[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詹璐;;勒菲弗尔的“改写”说行不通了吗?——《爱情故事》“文革”译本“禁忌”翻译探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张韵菲;;小议文学翻译中姓名中的文化与诗学信息的流失与可能补偿策略——以《红楼梦》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莉;;揭秘信息误读——试论《潮骚》译本中的翻译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汤君;;《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性别话语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娜;;权力话语对译本的影响——《简·爱》译本的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汤■;;性别话语反思:《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健恒;从拙译《百年孤独》说开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叶廷芳;德语文学走入中国读者视野[N];文艺报;2009年

3 盖生;摄影文学的经典化取向[N];文艺报;2002年

4 江帆;开启灵活多样的译介方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李永军;红楼梦译十五年[N];团结报;2009年

6 任范松 朝鲜族;创作、评论、翻译“三融合”[N];文艺报;2010年

7 李玉平;“文化熟知化”与艺术品质[N];文艺报;2010年

8 高欣荣;现代性文学史观的反思[N];文艺报;2005年

9 冉茂金;面对大众传媒 批评能否依然理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姜小玲;专家:翻译不能急功近利粗制滥造[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尹泓;飞天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2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赵征军;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郭杨;林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董t;译者风格形成的立体多元辩证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爱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艳燕;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夏洛的网》两个中文译本对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刘海玲;文化空白和杨译本《红楼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冯恩玉;从哲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多个文学译本并存[D];东华大学;2005年

4 何卫;从译者主体性角度重新评价《飘》的傅译本[D];武汉大学;2005年

5 殷西环;从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试析绿原的《浮士德》译本[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黎玉莲;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译介过程的意识形态思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孔镭;论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文龙;中国翻译文学史写作方法刍议[D];安徽大学;2007年

9 李光彩;文化经典的建构与接受[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宋岩甲;目的决定译本[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1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81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5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