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方言焦点语音实现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以济南、聊城、淄博方言为例
本文关键词:山东方言焦点语音实现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以济南、聊城、淄博方言为例 出处:《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该文选取山东方言西齐区的济南、聊城、淄博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声学实验方法对比分析3个方言在焦点语音实现方面的异同,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山东方言内部焦点实现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焦点实现方面,3个方言焦点后位置F0音域的压缩是普遍现象;而在焦点位置上,济南、聊城的F0音域有显著扩展,淄博的F0音域无显著变化。3个方言点中,时长和音强受焦点的影响变化不显著。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Jinan, Liaocheng and Zibo of Shandong dialect as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bject, 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hree dialects in the realization of focus pronunciation by acoustic experimental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on and differ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rnal focus in Shandong dial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on of the F0 range after the focus of the three dialect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aspect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cus; In the focus position, the F0 range of Jinan and Liaocheng has a significant expansion, but the F0 range of Zibo h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Among the three dialect points, the influence of focus on duration and sound strength is not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YY036) 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计划(2013CB3293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
【分类号】:H172
【正文快照】: 焦点通常被认作是反映新信息的手段[1];宽焦点(broad focus)和窄焦点(narrow focus)是其较为常见的分类。以往国内外众多声学实验分析表明:焦点的实现与音高、时长、音强有密切联系;其中,代表音高的基频F0是与焦点最直接相关的声学参数[2]。有关英语、丹麦语、日语、汉语普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曾怡;高文达;张志静;;山东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4期
2 ;《方言》一九八五年总目录[J];方言;1986年01期
3 张树铮;清代山东方言中古入声的演变[J];语言研究;2003年01期
4 艾红娟;;山东方言表进行体词语的强化与更新[J];中国语文;2008年03期
5 刘凯鸣;;《广雅疏证》辨补续篇(四)[J];文献;1989年04期
6 孟繁杰,李焱;儒佛道三教与山东方言[J];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殷平山;;山东方言中的亲属称谓[J];农业知识;2005年34期
8 刘凯鸣;;《广雅疏证》辨补(下)[J];文献;1987年01期
9 张廷兴;;山东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特征[J];走向世界;2000年01期
10 邹新;从莱州方言看山东方言的分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董绍克;;山东方言与儒教[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喻禾;;论比喻句中的焦点标记词“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姚婷;;焦点的形式及其意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玉婷;;现代汉语“核心更加靠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安红;;普通话语音表层音高降势现象探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许钦铎;美国汉语大会收获丰盛[N];工人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荣泽;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语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岳立静;《醒世姻缘传》助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俊阁;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魏红;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7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晁瑞;《醒世姻缘传》方言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钟华;现代汉语焦点表现手段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里;山东方言亲属称谓的语言特点及使用情况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夏春艳;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苑晓坤;山东方言的比较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4 王晓军;山东方言语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唐娟华;山东方言动词的完成体[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孙志波;山东方言的文白异读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莉;明清时期山东方言假设连词及相关助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李艳;明清山东方言俗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桂龙;明清山东方言概数表示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郭春霞;山东方音内部比较及分区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3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8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