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迅疾紧接的构式“即A即B”
本文关键词:表迅疾紧接的构式“即A即B” 出处:《北方论丛》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即A即B"是一种连锁构式,副词"即"前后照应,具有关联功能。韵律是否合法、表义是否精准、语义能否激活和是否符合经验结构是影响该构式成立的重要因素。其构式意义是"表示A、B紧接,迅疾发生。"存在动作与动作的紧接、动作与结果的紧接和心理需求与动作的紧接三种情况,语序上遵循时间顺序原则。主要用于推介和宣传产品的性质和功能,服务或工作的理念,突显省时省事、高效便捷、方便迅疾,具有明显的褒义倾向,常用于隐性评价。
[Abstract]:"A is B" is a kind of chain construction, adverb "that is" anaphora, has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 whether the rhythm is legal, whether the meaning is accurate. Whether the semantic can activate and conform to the empirical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following three situations of action and result and mental need and action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time order in word order. They are mainly used to promote and publicize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product, service or work, and highlight the saving of time and effort.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convenient and rapid, with obvious positive tendency, often used for implicit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2SA038)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即A即B”构式书面色彩较浓,富有表现力,常见于标题、广告语、宣传口号、组图说明、论坛,也见于正文,具有一定的能产性,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日益活跃。其构造简单,副词“即”是常项,前后呼应。A、B为变项,A、B通常为单音节动词,组配成四字格式。例如:(1)即冲即溶|即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中;;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作文教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杜洪波;向晓红;;英语言语失误的认知因素和心理机制——“He-She,His-Her”运用的个案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刘利平;;词频效应和语境效应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刘翠;古汉语“不”的一类特殊用法——兼与《经传释词》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范振强;肖治野;;双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夏本成;论化学问题解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宣恒大;;论汉语的具象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胡德明;;反问特有的句法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陈立民;;语言的结构和结构的转化——句子生成初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张静;;宋词的象似性微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蕴奇;陈春玲;;认知科学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四次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茜;;英语学习词典查阅的信息处理模式及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朋;优秀散打运动员知觉预测过程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小航;DRM范式下加工水平、呈现时间和注意状态对错误记忆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娜;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管颖;羽毛球女单运动员第三拍知觉技能及视觉搜索特征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璐;乒乓球运动员决策过程认知加工特征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信奎;道路交通标志中对称结构效应的工效学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丽君;从图式理论角度研究同声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德之;;略论现代汉语的语序[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2 孙光贵;语序研究的范围及语序的常式和变式[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陈永莉;娄开阳;;预计度与汉语句子语序[J];殷都学刊;2008年01期
4 李继涛;;语序不同 语义迥异[J];秘书之友;2008年07期
5 胡壮麟;语义功能与汉语的语序和词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6 赵学武;语序对句型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张勤;现代汉语“东/南/西/北”的组合类型[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8 张彦群,辛长顺;并列结构组成成分排序原则及原因初探[J];天中学刊;2002年04期
9 张振兴;现代汉语方言语序问题的考察[J];方言;2003年02期
10 宋卫华;从方言的特殊表达语序审视其语法语义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君;;论英汉状语从句语序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祁艳;;“自V”结构中“自”的浅谈[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姜柄圭;;学术领域语料的“V+N”搭配特点与汉韩机器翻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张仲景国医学院 沙恒玉邋沙涛;古医籍中的语序变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邵敬敏;“虎头”岂能“蛇尾”[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黄行;语言翻译与语言多样性[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刘楚群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隐现句的句法象似性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今淑;韩中语序制约因素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李波;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崔维真;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马伟林;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语篇功能的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席建国;英汉介词研究的类型学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何洪峰;汉语方式状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甘莅豪;空间动因作用下的对举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建晓;语序与翻译[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2 陈奕帆;韩国学生汉语写作语序偏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朴敬玉;汉韩语序对比与汉语阅读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洁琼;普通话儿童基本语序获得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刘晓红;指量名结构的语序及分布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函柯;英汉语序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D];西南大学;2012年
7 钟佳;英汉语序对比研究与翻译[D];中南大学;2011年
8 朴莲娜;俄汉语序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林佳娜;外国学生作文中语序偏误的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季丽莉;汉语语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83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8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