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王冕死了父亲”的构式归属——兼议汉语存现构式的范畴化

发布时间:2018-01-10 04:28

  本文关键词:“王冕死了父亲”的构式归属——兼议汉语存现构式的范畴化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构式语法 范畴 传承联接 存现句


【摘要】:本文依据构式语法的传承观,认为"王冕死了父亲"的句式义为"隐现",而非"得失"或"发生"。文章从句首有生词语的处所性转喻、动词与构式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证该句归为存现句的理由,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存现构式的范畴。
[Abstract]:Based on the view of inheritance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entence meaning of "Wang Mian dies his father" is "hidden", not "gain or loss" or "occurrence". The relation between verb and constructional meaning further proves the reason why the sentence is classified as existential sentence,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ategory of Chinese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零引言0.1本文分析的理论依据本文讨论的“王冕死了父亲”句,是指句首为有生词语(但不与动词发生直接的联系,即不是动词的论元),句子中段为不及物动词(包括形容词)带助词“了”,句末为主事的句子(NP有生+Vi+了+NP主事),也被称为领主属宾句。关于此类句子的构式意义,意见不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储泽祥,刘精盛,龙国富,田辉,叶桂郴,,郑贤章;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7年04期

3 高云球;;过程哲学——作为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J];求是学刊;2006年02期

4 李杰;;试论发生句——对隐现句和领主属宾句的句式意义的重新审视[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1期

5 任鹰;;“领属”与“存现”:从概念的关联到构式的关联——也从“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说起[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3期

6 隋娜;王广成;;汉语存现句中动词的非宾格性[J];现代外语;2009年03期

7 顾阳;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J];现代外语;1997年03期

8 李宇明;;NP场景描写句[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9 李钻娘;罗慎仪;;出现式与消失式动词的存在句[J];语文研究;1987年03期

10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沈刚;冯涛;;汉英存现结构中存现动词对比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杨秋梅;;汉英存现句从结构上的异同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孙娟娟;;表突显结果的“V出O来”构式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6 王军;;古代汉语“有”字句研究综述[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1期

7 刘红妮;;“枕边风”的语汇化[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许艾明;“He is anxious to teach”与“He is difficult to teach”之比较及其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杨晓敏;李泽昊;;“三言”中存在句的句法功能和语用类型[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10 张高远;;名词化结构体现的作格性——以英汉语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邱林林;;A Brief Syntactic Research on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詹人凤;;说领属关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严黎昀;洪明;;重视过程理论研究是科学发展的应然逻辑[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严黎昀;洪明;;重视过程理论研究是科学发展的应然逻辑[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4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俊丽;留学生存现句习得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孟宪华;《醒世姻缘传》存在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丽哲;“S比NP还NP”构式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颖;基于空间参照框架理论的英汉存在构式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侯珍;汉语NP_1-Vi-NP_2句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高勤林;从象似性角度分析英语存在句[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万雅曼;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There-be句型习得中的母语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娟娟;现代汉语存现句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哲学过程论[J];北方论丛;1996年03期

2 唐玉柱;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4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5 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6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7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8 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9 沈园;逻辑判断基本类型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10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振宇;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D];复旦大学;2006年

2 王广成;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指称和量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韧;;认知语法视野下的构式研究[J];外语研究;2007年03期

2 丁健;;认知语言学:理论发展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3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于红;戴卫平;;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说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3期

5 杨唐峰;;关于构式来源的理论假设——对Goldberg构式语法批评的解释[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江娣;;“去××化”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张韧;;构式与语法系统的认知心理属性[J];中国外语;2006年01期

8 张翼;;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在论元结构问题上的互补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张韧;;关于词类本质的一个动态认知视角[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10 李璐;;构式语法及其对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启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锋;;范畴化与词汇空缺汉英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王宇弘;;“家族相似”与范畴的本质——论“家族相似说”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中的哲学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高波;;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结构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王扬;徐学平;;认知语言学与词典释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侯丽娟;;认知语义学中的原型理论及其外语教学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崔江宁;;儿童范畴化的动态发展过程的研究——三岁儿童的个案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李瑛;;范畴化与英语写作——从认知范畴的视角分析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表达[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翁碧琼;;从认知角度认识一词多义现象[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董成如;;临时专门性概念的建构[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方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转型心理学的兴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石锋 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语言学:从卡片之学到数据之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3 顾鸣镝;汉语构式承继关系及其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钊;汉语婴幼儿语法范畴的最初习得[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张爱朴;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张作功;语义级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林正军;英语感知动词多义性的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冲;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D];辽宁大学;2011年

3 黄巾格;“被+X”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程杰;论隐喻范畴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小乐;基于构式语法的中英文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高;质疑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鲁涛;认知范畴化与儿童名词语义习得[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刘奇;基于构式语法的“A倒A”结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张文凭;构式语法下的英语长句汉译[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南世锋;英语中动结构施事句法删除的构式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3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03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3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