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孔子“女子难养”说的诠释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1-15 13:23

  本文关键词:孔子“女子难养”说的诠释学意义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论语 孔子 女性观 诠释方法


【摘要】:由于孔子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传统上认为这是孔子轻视女子的铁证。今人不同意传统说法,并进行了许许多多的不同解说。因此有必要梳理传统注家、近代学者、当代学人的研究,呈现诠释的时代性并反思其方法论问题,深入探讨其诠释学意义。诠释者或往往带着预设进行研究,有先入为主、循环论证之嫌,或易陷入非尊重即歧视的二元对立的境地。因此,在面向历史的、文本的经典解读时,文本自身的诠释逻辑结构要与历史相结合,并具有解释的优先性。
[Abstract]:As Confucius once said, "the only woman and the villain is also difficult to support", traditionally this is irrefutable evidence of Confucius despised woman. People do not agree with the tradition, and man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more.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mb the traditional note, modern scholars of contemporary scholars, on the issue of present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imes and the reflection method,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hermeneutics. The interpreter or often take their presupposition of a circular argument too, First impressions are strongest, or easy to fall into the non respect of two opposing discrimination situation. Therefor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lass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text itself to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y, and has the priority of the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由于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几乎其只言片语都会受到格外的关注。而《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因涉及对“女子”的评价,更引发人们对其女性观的纷繁讨论。应该说各种可能的诠释已纷纷上演,所以对这一问题的总结和回顾也成为可能。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瑾;王玲娟;;再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刘明武;为孔子辩:“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非指“女人”[J];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04期

3 吴正中,于淮仁;“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新解——为孔子正名[J];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4 吴全权;《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析辨[J];江汉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5 卞权;;谁为难养也[J];课外阅读;2008年08期

6 牛多安;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释义[J];孔子研究;2002年05期

7 刘兆伟;《论语》章句异说——兼及孔子学说之隐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8 杨朝明;吴信英;;孔子“女子难养”说新论[J];理论学刊;2010年02期

9 李枫寅,陈晓蓉;打倒孔老二,撑起“半边天”[J];吉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年01期

10 林宜青;;《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析论[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育良;先秦儒家对于“情”的理论探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詹向红;;“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钱善刚;杜宏春;;李泽厚论现代新儒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李良玉;;孔子与历史教育[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5 毛红星;;析论传统娱乐文化开发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及其前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孟淑媛;;孔子“天命观”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马育良;仁、义与孔孟的经权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孟淑媛,于川;试论朱熹以“理”为基石的法制思想[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郑晓明;;孔子档案学思想管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翟丽娟;;孔子的女性观辩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勇;;道德动机的两种观念:孔孟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邱国鹏;李勋祥;;融合与嬗变: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建构[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廖名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探[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曹美娜;;论“器”[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东方朔;;政治与道德之分解——《论语》的一种解读[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马德邻;;也论儒家的修身之道[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4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5 高伟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骥;上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定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同;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媛媛;高校师生亲和力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远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的女性观辨证[J];船山学刊;2002年03期

2 陈冠梅;析“女子”与“小人”[J];古汉语研究;2003年01期

3 吴正中,于淮仁;“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新解——为孔子正名[J];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4 吴全权;《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析辨[J];江汉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5 董日臣;孔子“三案”辩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丽;;孔子的女性观辨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许辉;孔子谈美与道德[J];道德与文明;1984年03期

3 刘兴邦;儒家人文教育的价值审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张松辉;读《论语译注》札记[J];齐鲁学刊;1986年02期

5 王英炜;“父母在,不远游”析[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6 朱玲;;“孔子是可以亲近的”——感悟《于丹论语心得》[J];全国新书目;2007年04期

7 武树臣;;《论语》新解五则[J];法律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8 刘世锋;略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J];东岳论丛;1983年01期

9 许新江;;《论语》中的对话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年12期

10 李零;;孔子是条“丧家狗”[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德邻;;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葛荣晋;;孔子论“仁”及其现代价值[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王艾宇;;“五常”重评[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4 郭p悍,

本文编号:1428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28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9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