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广告的人际意义初探
本文关键词: 人际意义 语篇分析 招聘广告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Martin的评价系统为理论框架。从语气、情态及评价系统方面对网络招聘广告进行人际意义分析。探求了该类广告是如何运用语言手段达到劝说的交际目的。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n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Martin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the aspect of modality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online recruitment advertisement, and probes into how this kind of advertisement uses language means to achieve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of persuasion.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2
【正文快照】: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为语言学家研究语篇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理论基础。近年来,不少学者利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对某一特定语篇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研究,如自传、民事判决书、文学作品、政治演讲等。广告这种蕴含着丰富的人际意义的实用性性文体也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浓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敏;;英语中的名词化隐喻及其语篇功能[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江淑娟;戴卫平;;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3 向平;曹世清;;英语学习者口头叙事的评价分析[J];教学研究;2006年06期
4 薛水明;李更春;;对童话语篇的及物性考察——《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个案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2期
5 管淑红;;政治演讲语篇的人际意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美霞;;三大功能语法观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7 徐莉娜;罗选民;;从语义知觉看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8 周大军;英语的情态隐喻及其语篇解释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裘燕萍;;语篇目的与人际意义的体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钟兰凤;;评价理论、英语报刊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治安;周忠杰;;词典封面广告语篇研究:一种评价视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淑娥;;论语气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彭静;;语境,牵制和影响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贞;;名词化与语法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苏妮娜;;英语学术语篇中的情态手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郑建萍;;从系统功能语法看布什每周电台演讲主位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刘云洲;;从功能语法的角度看一首词的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孙美娟;;限定性情态动词在法律条文中的人际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才英;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滟;促动性体裁群功能劝说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6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何霜;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翁玉莲;报刊新闻评论话语的功能语法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蓉;[D];厦门大学;2001年
2 王志芳;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体正式程度关系之功能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泽火;语法隐喻[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文娟;英语书面语与口语中的道歉[D];厦门大学;2002年
5 余晓曼;英语社论语类中人际语法隐喻现象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赵同生;语法隐喻——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隐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珊珊;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人际意义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璐;《红楼梦》及其英译本中人际意义的再现与缺失[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邵晖;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衔接及连贯作用[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何俊芳;语法隐喻的认知阐释[D];西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朋荪;韦晓娜;;功能语篇分析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2 范存英;庞峰;;主位推进理论与语篇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 姜望琪;;Harris的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4 金荣;;言语行为理论下的语篇衔接与连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樊慧;;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作家;2011年16期
6 王楠;;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情景语境探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蕊;;评价意义的韵律性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8 方俊华;;功能语言学在语篇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沈茜;;社论语篇中的情态隐喻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10 李,
本文编号:1475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7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