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里程碑——评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
本文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中古汉语研究 词汇研究 复音词 中古汉语词汇 并列式 语素义 里程碑 附加式 研究系统 出处:《古汉语研究》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最近,王云路教授的新作《中古汉语词汇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面世了,全书分上下两册,凡1097页,70余万字;字数多,分量重,不仅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收获,更是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意义重大。作为一部断代的汉语词汇史研究专著,本书具有研究系统全面、讨论深入细致、重视词汇
[Abstract]:Just recently, Professor Wang Yun Lu's new book, A History of Middle Ancient Chinese Vocabulary (Commercial Press, 2010), was published. 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two volumes, with more than 700,000 words on 1, 097 pages. This is not only a new harvest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As a monograph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in ancient times, this book ha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system, in-depth discussion and attention to vocabulary.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最近,王云路教授的新作《中古汉语词汇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面世了,全书分上下两册,凡1097页,70余万字;字数多,分量重,不仅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收获,更是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意义重大。作为一部断代的汉语词汇史研究专著,本书具有研究系统全面、讨论深入细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综述[J];古汉语研究;2003年02期
2 王云路;百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述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婷,曾昭聪,曹小云;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王云路,郭颖;试说古汉语中的词缀"家"[J];古汉语研究;2005年01期
3 马莲;;20世纪以来的两汉词汇研究综述[J];南都学坛;2005年06期
4 刘晓;;《太平经》的词汇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年01期
5 王洪涌;近10余年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概述[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彭砺志;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吉林大学;2006年
4 汪梅枝;《论衡》反义聚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周建姣;东汉砖文虚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呼叙利;《魏书》复音同义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郑敏惠;古代书画审美语素“气”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凡;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同义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周文;《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倪永明;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兰芬;中古汉语程度副词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盛婷;汉魏六朝碑刻礼俗词语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碧;汉语“更”类副词的历时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尚红;《三国志》介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予超;《世说新语》形容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殷静;《尔雅》郭璞注的并列复合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陈灿;《汉语大字典》释义引《周易》书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苗太琴;《搜神记》人称代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章红梅;汉魏六朝石刻典故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黄敏;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梅;;《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举隅——以《内经》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周学峰;;“二五眼”探源[J];寻根;2011年04期
3 孙玉文;;扬雄《方言》与方言特征词的判定问题——以《方言》部分方言词的重复注释为例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康健;;禅录代词隐指用法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高玉娟;;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例谈[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6 牛尚鹏;;浅析道法诸经词汇研究现状及其语料价值[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7 曹小栻;;《禅苑清规》释词[J];汉语史学报;2009年00期
8 唐智燕;;汉语商贸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代姣;;“一丝不挂”考源[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朱成华;;《汉语大词典》“乘羡”释义商榷[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曹小云;;试论古兽医书《司牧安骥集》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语料价值[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崇;;字母词问题综述[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王建莉;;内蒙古凉城方言中的古语词选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赵家栋;;敦煌诗歌语词释证[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2 王冰;北朝汉语复音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陈长书;《国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孟晓妍;若干组先秦同义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艳红;《汉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朱刚q;西周青铜器铭文复音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呼叙利;《魏书》复音同义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毅力;《法句譬喻经》词语考释[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韩建;商代晚期卜辞中“灾咎”类词义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雪梅;《内经》词汇与《汉语大词典》[D];安徽大学;2007年
4 刘希乐;《魏书》指示代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吕海霞;汉语“适往词”的历时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熊娟;中古同经异译佛典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邓欧英;敦煌变文俗语词考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魏巍;元代汉语词汇史新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于丽娟;《梁书》连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冯军;《陈书》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2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8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