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朴素的“语词中心观”
本文关键词: 马氏文通 动词中心观 语词中心观 出处:《求索》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氏文通》里,起词、语词、表词、止词,是一套名称分属句法、语义范畴。其中语义范畴里的起词、语词、表词、止词,反映了《文通》朴素的语词中心观。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汉语朴素的动词中心观来自于《马氏文通》朴素的"动词中心观",即"语词中心观"。
[Abstract]:In "Ma Shi Wen Tong", a set of names belong to syntactic and semantic categories, in which the starting words, words, expressions, and terminations in the semantic category belong to a set of names. It reflects the simple word-centered view of "Wen Tong",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Mr. Lv Shuxiang, and comes from the simple "verb centered view" of "Ma Shi Wen Tong", that is, "word centeredness".
【作者单位】: 湖南警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研究《马氏文通》的学者注重考证与评析,最具争议的是《马氏文通》中起词、语词、表词、止词、转词等术语的内涵前后不统一、外延混乱问题。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学者认为,存在着两种有关“动词中心”的学说:一种是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汉语朴素的动词中心观;一种是以配价语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杨峥琳;刘倩;;离合词中时量补语位置探析——从“结了十年婚”说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王军;;古代汉语“有”字句研究综述[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周守晋;“主观量”的语义信息特征与“就”、“才”的语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倪兰;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基本语义分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8 陈一,赵惜微;谓词性成分作主语的体词谓语句[J];北方论丛;1998年01期
9 王保东;论汉语非谓形容词[J];北方论丛;1998年06期
10 董爱华;如何理解英语中的省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陈绂;;浅析日本学生学习助动词的难点与误区[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陶炼;;“因为”分句与“如果”分句比勘——因果类复句与条件类复句差异初探[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SL)语法教学的“语法词汇化”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柯彼德;;以话题为纲——提高汉语语法教学效率的新尝试[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10 彭利贞;;论“应该”的情态与体的互动关系[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王业兵;从语境角度考察词义演变的规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高燕;汉语外来词的名实及其造词法与构词法[D];延边大学;2000年
5 施栋琴;进行概念的表达和情状类型——英汉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6 刘东;英汉否定结构的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7 胡仲明;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贺菊玲;《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10 王国治;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对英汉翻译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为章;“动词中心”说及其深远影响──《中国文法要略》学习札记[J];语言研究;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琦;;汉语代词研究概述[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1期
2 穆颖;;论《马氏文通》的结构主义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周元雅;;浅析《马氏文通·实字卷之五》[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7期
4 李艳;;《马氏文通》对语篇结构性衔接的启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代玲;;马氏文通与助字辨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雨露;;两件荒唐事[J];学习博览;2008年01期
7 宋海荣;;《马氏文通》中加词和转词的问题[J];语文学刊;2008年01期
8 龙丹萍;;浅论《马氏文通》状字的分类标准[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1期
9 穆颖;;谈对《马氏文通·例言》的一种解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范玮方;郝凤娟;;《马氏文通》与语言相对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望琪;;中西语言研究传统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邓程;;论名词句[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邵霭吉;;《马氏文通》校勘拾误[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汪洪章;;《文心雕龙》中的篇章衔接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邢福义;;序[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邢福义;;序[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赫琳;;从《诗经》结构变换看古汉语变换研究[A];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重新审视新文学的起源[N];解放日报;2007年
2 潘衍习;中国出版集团着力打造《中国文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刘漩;世纪人文丛书版《马氏文通读本》评介[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刚;《说苑》语气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英兰;马建忠善译理论的现代阐释[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龚茂华;《马氏文通》修辞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4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8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