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近代汉语后期语气词“

发布时间:2018-02-03 16:29

  本文关键词: 啊 呀 哇 哪 音变 关系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一般认为语气词"呀、哇、哪"是"啊"的语音变体,但在近代汉语中,"呀"、"哇"、"哪"与"啊"的关系错综复杂。"呀"、"哪"在成为"啊"的变体前,均为独立的语气词,在被纳入"啊"的音变轨道过程中,它们仍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哇"与"啊"的关系相对简单,完全是适应"啊"的音变出现的新形式。"呀、哇、哪"成为"啊"语音变体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逐渐展开,清末大致完成。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studies,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modal words "ah, wow, which" are the phonetic variants of "ah", but in modern Chine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h", "wow", "which" and "ah" is complicated. Before "which" became the variant of "ah", they were all independent mood words.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brought into "ah" 's track of sound change, they still maintained a certain degree of indepen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w" and "ah" is relatively simple. It is entirely a new form of adaptation to the emergence of "ah" sound changes. "Ah, wow, which" ah "phonetic variant is not a one-off process, but a gradual one. Gradually spread ou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was largely completed.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YJC740127) 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项目(0910KYQN3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在现代汉语中,谈到语气词“啊、呀、哇、哪”的关系时,一般都说“呀、哇、哪”是“啊”的语音变体②,这几个变体出现的条件因“啊”前音节末尾音素而决定。当“啊”前音节末尾音素为“a、o(不包括ao、iao)、e、i、ü、ê”时,“啊”音变为“呀”;当“啊”前音节末尾音素为“u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新强;;论祈使语气词“则个”的产生及其演变[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王艳芳,王开生;《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语气词"么[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吕文科;;语气、语气词和古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潘志刚;;近代汉语“休”之语法化探因[J];求索;2010年03期

5 宋开玉,李素英;《聊斋俚曲》正反疑问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6 于江;《金瓶梅词话》中的语气短语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于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若干语法问题探讨[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贺洁;;“VP+来/去”虚化历程之比较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9 伍金辉;;论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南北差异的成因[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05期

10 于璐;;浅述语气词“了”的语法化[J];社科纵横;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2 周敏莉;;新邵湘语的语气助词“去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月华;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9 张庆冰;《祖堂集》完成体动词辨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徐巍;《清平山堂话本》副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丹丹;《朱子语类辑略》中“来”的用法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秋玲;《元刊杂剧三十种》被动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爱凤;趋向动词“来”“去”的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敏;开封方言估测类语气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金文静;《训世评话》虚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彬;《训世评话》句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晨;三国以前北狄及其裔族与华夏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何伟;谈外语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的关系[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哈红光,向晓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4 王有勇;现代中埃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前瞻[J];阿拉伯世界;2001年01期

5 杨红梅;哲学与现实世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范竹增;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伦理──中国古代伦理的文化考察[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王天U,

本文编号:1487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87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