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顺应—关联交际模式与歧义现象

发布时间:2018-02-08 08:28

  本文关键词: 歧义 顺应理论 关联假设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Verschueren(1999)提出的顺应理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规律进行跨学科研究,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产生是一个对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进行顺应的过程。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在吸取上述两理论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顺应—关联交际模式。此模式在强调语言认知关联功能的同时,使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具体化,统一了顺应理论对话语描述性充分性和关联理论对话语解释充分性,动态解读了交际中产生的歧义现象。
[Abstract]:The theory of adaptation proposed by Verschueren (1999)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 rules of language use from the cognitive, soci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the proces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generation of discourse is a cognitive approach. The relevance Theory, which was founded by Sperber and Wilson in 1986 / 1995, suggests that the generation of utterance is an explicit process from a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The speaker's relevance hypothesis determines the choice of utterance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respective merits of the theory, This model emphasizes the cognitive relevance function of language and makes cognitiv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specific, which unifies the adequacy of adaptation theory to discourse description and relevance theory to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 Dynamic interpretation of ambiguity in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谢竞贤;梅德明;;隐喻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于秀金;从逻辑语义学对英语歧义句句法语义解读的局限谈认知语用的解释力[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4期

3 石小娟;认知语境与语义理解[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4 冉永平;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5 廖巧云;合作·关联·顺应模式与交际成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张维鼎;歧义的心理认知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6年02期

7 周红;语用歧义的产生及其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8 余璐;;语篇歧义的认知——文化解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茂;邵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信息服务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周家春;;基于认知视角的歧义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杨晓红;;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及其教学指导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谭照亮;;认知语境参照下的英语句法歧义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都艳飞;;言语交际中反语的顺应-关联性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孙正坤;话语隐涵意义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角色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9期

8 杨桂玲;;试论话语理解中的认知语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9 陈黎红;歧义现象及其正负面效应[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10 李元胜;;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育林;;认知语境与语篇理解——谈英译汉词义的准确表达[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3 廖巧云;C-R-A模式:言语交际的三维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5 张洪芹;动态词义识解论[D];河南大学;2007年

6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宋志平;选择与顺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子;言语交际的关联优选模式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9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钱纪芳;和合翻译观照下的服装文字语言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荣娜;话语标记语的幽默效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然;词汇语境教学法在初中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贺冬梅;《儿子与情人》中的语码转换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夏冰;语用学视角下男女非真实性话语使用差异[D];江南大学;2010年

6 李燕娟;基于顺应理论的英语间接拒绝语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可;俄汉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郑丽;词类活用的多视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麻珍玉;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蒋敏;英文广告中的主观歧义[D];东华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德祥;语境与语用歧义[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石小娟;认知语境与语义理解[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3 侯国金;关联的是非和交际中的意义虚实——与何自然教授商榷[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4 项成东;歧义的认知机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廖巧云;关联理论对合作原则的发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王本华;修辞歧义说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项成东;歧义的功能[J];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8 孔亚明;;歧义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张亚非;关联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3期

10 曲卫国;也评“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全政;;言语交际的认知模式[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2 周新武;;从顺应论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徐湘平;;委婉语的关联-顺应性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徐湘平;;关联一顺应模式与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陈敏;;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委婉语[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游娟;刘宇红;;话语标记语的关联顺应性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5期

7 邵严毅;;言语交际中的歧义再探[J];学海;2008年03期

8 乔妍;;英语新闻翻译:选择与顺应[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8期

9 丁惠;王炜;;从顺应理论的角度看汉语典故的英译[J];文教资料;2009年28期

10 卓新光;王晶;;顺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立红;;功能语篇分析与EFL阅读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宋志强;;试析习语翻译中的形象处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蔡永强;;“张三追得李四直喘气”及其相关句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生福;;翻译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歧义分析与词义选择[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陈莹;;英汉超音段歧义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崇芳;;世界语中常见的歧义现象[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艳艳;;从文化语境看归化和异化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杨思远;燕燕;吴俊磊;;以“和”为本——试论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文化语境与路径选择[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李鑫;;概论中华文化遗产之文化语境[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10 王成兵;;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认同危机问题[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大学教授 乌丙安;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N];光明日报;2005年

2 陶东风;消费文化语境中的经典[N];人民日报;2005年

3 傅谨;京剧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定位[N];光明日报;2008年

4 武叶巧;重音对歧义的分化作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耿波;村落语境中的乡民艺术魅力[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贾玉成;译学语境研究的新期待[N];文艺报;2006年

7 苑坚;《格萨尔》保护不能忽视文化语境[N];西部时报;2007年

8 傅谨;当代文化语境和上海京剧院的成功之道[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日立;深入探讨国内外女性理论与中国文化语境关系[N];光明日报;2010年

10 刘墨;古典图式的现代魅力[N];汕头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龙生;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包燕;悬浮中的自救焦虑和艰难确认——转型文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电影场域的多重身份认同(1983-2004)[D];浙江大学;2005年

3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四川大学;2002年

5 杜吉刚;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四川大学;2003年

7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8 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林;主观写意与客观写实:中美电视产品文化语境差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仲凡;古典诗艺在当代的新声[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洁;从顺应论看文化意象的翻译[D];扬州大学;2008年

2 陈琳;英语委婉语的关联顺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沙红娟;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口译过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丁建海;《论语》两译本之顺应翻译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禹学丰;关联—顺应视角下的保险推销话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巩清民;顺应理论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艳秋;政治外交语篇中的语用模糊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黎;基于顺应理论的附加疑问句产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利芳;基于顺应理论分析冗余信息[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姚正锦;美国俚语的语境顺应分析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5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495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6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