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体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本文关键词: 网络时代 文化内涵 网络语言 构词方式 特点 主要创始人 文体 网民 网络流 主要特色 出处:《青年记者》2013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目前,对网络体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百度百科的解释为:网络体,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网络特有的流行的构词方式或文体,主要创始人是80后、90后这一群人。同时,网络体也是对所有网络语言文体(比如蜜糖体、红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is no uniform definition of the network body. Baidu encyclopedia explains that the network body is a kind of popular word-formation method or style that is unique to the networ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The main founders are the post-80s and post-90s gen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net style is also for all online language styles (such as honeysuckle, red).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H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瑜;;网络语言真“给力”[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2 于海丹;;网络语言兴起的背景因素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3 黄海泉;;网络语言的社会文化解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丰雪映;;网络时代的混乱[J];咬文嚼字;2007年02期
5 孙向华;;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周学芳;;网络语言折射的文化内涵[J];考试周刊;2008年09期
7 周卫红;;论网络语言的后现代文化内涵[J];晋阳学刊;2006年05期
8 祝泓波;;网络时代: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走向[J];教育科学论坛;2002年04期
9 韩啸;;论网络化的高校写作教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蒋钊慧;董为光;;网络语言在高校流行动因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普;;关于网络时代语言规划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高永伟;;网络时代的词典编纂[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黄毅;;英汉基本方位词的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孙洪忠;;成语语义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艺芬;;英汉植物名词的文化内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明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许钟宁;;网络语言变异的语言文化解析[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范舟游;;从二则词语看语言的文化内涵——析“每况愈下”与“每下愈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蒋文天;;网络语言的分类及其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正龙;网络时代不必排斥“网语”[N];甘肃日报;2006年
2 周毅;网络时代需要“顶”[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3 丁咏静;别让汉字沦陷在网络时代[N];保定日报;2006年
4 杨泽文;网络时代的网络语言[N];团结报;2001年
5 谢云挺邋郑旭萍;是是非非网络语言[N];福建日报;2007年
6 刘丹;如何看待“80后”网络语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杨立英;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姚喜双;网络语言与语言规范[N];人民日报;2008年
9 谢云挺 郑旭萍;网语泛化,,该堵还是该疏?[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记者 金石;网络时代 汉字生态环境之辩[N];西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习文;古天文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周红红;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徐志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语言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吕游;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瑾;汉英网络语言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帆;“火星文”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克花;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霜艳;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阮玮;网络商店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曾早垒;中英文中的网络语言[D];四川大学;2004年
9 任容华;新型被动结构“被V_双”的传播与认知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文方;汉语网络语言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1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3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