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庞德与余光中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6 00:36

  本文关键词: 庞德 余光中 翻译 出处:《名作欣赏》2011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庞德和余光中的历史背景,对其翻译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历史背景对庞德和余光中的翻译原则和目的有深刻的影响,庞德和余光中的翻译思想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发掘其翻译思想的时代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pound and Yu Guangzhong,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 translation thoughts, and points out that historical background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purposes of pound and Yu Guangzhong, and that pound and Yu Guangzhong have the same translation thought.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in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translation ideas.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对话与融合——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合同编号:XGS100006)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祝朝伟;张柏然;;现代性的诉求——庞德《华夏集》对美国诗歌主题与用词的创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程章灿;魏理的汉诗英译及其与庞德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党明虎;从《长干行》看庞德英译汉诗的意象派风格[J];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秀明;张文斌;;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重新审视严译名著《社会通诠》[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张道振;;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谭莲香;炉火纯青 形神兼似——《匆匆》张培基英译本赏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梁真惠,陈卫国;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赵应吉;新世纪中国翻译工作者的素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6 王少娣;;翻译“求同”更需“存异”——从语言发展和读者包容性的视角看翻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李月如,聂法良;浅谈“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9 金敬红;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董莉,张群;浅谈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科芳;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8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9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建青;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D];浙江大学;2002年

2 付丽;鲁迅、林语堂翻译思想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梁颂宇;时代的变迁与译文文本的发展——《李尔王》不同译本比较的探讨[D];广西大学;2002年

4 贾青青;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昂;关联理论与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谊;论中国翻译小说(1898-1919)与翻译准则的相互影响[D];重庆大学;2002年

7 刘世平;论翻译标准“信”[D];重庆大学;2002年

8 陈燕茹;英语长句的汉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凌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10 杨璇瑜;《天路历程》中圣经意象的翻译——从图式理论和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三个中译本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百林;庞德英译《诗经》小议[J];外语研究;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胜蓝;;从翻译伦理分析《华夏集》中庞德的责任选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5期

2 梁伟达;;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庞德《在地铁车站》译本赏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李芦笛;;从斯坦纳的阐释学角度看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玉良;;《诗经》翻译的两大难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立香;;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袁晓军;董粤章;;《地铁站里》意象实现的认知诠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秀萍 实习生 何方;中文不朽[N];重庆日报;2005年

2 王逸吟;“中文美到什么程度”?余光中北大说“乡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陈键兴;杜正胜说成语使人思想懒惰,遭余光中痛批[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见习记者  韩t,

本文编号:1535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35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