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北京话“特”类情状方式副词的历时嬗变

发布时间:2018-03-01 00:10

  本文关键词: 北京话 “特”类副词 历时嬗变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北京话"特"类情状副词主要包括"特"、"特地"、"特特"、"特意"、"特为"等5个。"特"是"特"类副词中最常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类副词,是其语法意义的主要承担者。从古至今,"特"的用法并非一成不变,发生了一些演变;在"特"的发展过程中,先后产生了"特地"、"特特"、"特为"、"特意"等副词。但是,真正与"特"形成竞争、替换关系的是"特地""特意";"特特"、"特为"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趋于消亡。
[Abstract]:The adverbs of "special" type in Beijing dialect mainly include "special", "special place", "special place", "special", "special", "special purpose", etc. "special"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nd important adverbs in "special" adverb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usage of "special" has not been fixed, and som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adverbs such as "special place", "special special", "special purpose", "special purpose" and "special purpose" have been produced successively. Real competition with "special", the replacement relationship is "special" "special"; "special", "special" in the later development process, tend to die out.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北京话虚词史”(08BYY049)
【分类号】:H17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鲁晓琨;;焦点标记“来”[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2 黄瑞云;词义探微·特[J];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3 文士其;说“特”——常用字义源流简析之五[J];咬文嚼字;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林源;唐永宝;;《水浒语词词典》补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李先华;;唐诗词语隐含义个案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魏艳伶;;“头”缀的产生时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王大丽;;《敦煌变文集》中的处所介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高玉洁;;《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处置式[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叶建军;《金瓶梅词话》中的反问副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叶建军;《醒世姻缘传》中的反问副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叶建军;《醒世姻缘传》中的比拟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时昌桂;;介词“替”的用法及虚化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沈家煊;;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特征[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精盛;;释《诗经》“来”字[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六辑)——第八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刊之一[C];2008年

4 武振玉;;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曼曼;何休《春秋公羊傅解诂》词_Y训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黄月华;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万曼璐;《华阳国志》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检红;限制副词“只”与“X”的粘合[D];南昌大学;2010年

2 于卫平;“却”的语法化[D];温州大学;2010年

3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4 林青松;《西游记》动词重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楼浙琼;《新编五代史平话》程度副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黄国津;试论先秦时期否定副词“勿”与“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艳芳;《颜氏家训》副词研究[D];三峡大学;2010年

8 陈丹丹;《朱子语类辑略》中“来”的用法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秋玲;《元刊杂剧三十种》被动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质群;《儿女英雄传》副词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袁毓林;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2 储泽祥;曹跃香;;固化的“用来”及其相关的句法格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2期

3 辛承姬;连动结构中的“来”[J];语言研究;1998年02期

4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红生;从北京的人文背景中看北京话的发展[J];琼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王成;聊聊“北京话”[J];中国职工教育;1999年05期

3 崔金生;北京话与京味小说[J];新闻与写作;2001年12期

4 李尚志;“都应该讲‘北京话’”——在先念同志身边采访的回忆[J];新闻记者;2002年03期

5 李维榕;被全人类拒绝的男孩[J];独生子女;2003年10期

6 祖佳;;北京话会消失吗[J];晚报文萃;2007年11期

7 悠悠;和老舍说北京话[J];北京纪事;2004年02期

8 金汕;北京话走进现代[J];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9 戴昭铭;天台话的几种语法现象[J];方言;1999年04期

10 胡培周;一本和葡语、粤语、北京话有关的字书[J];方言;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艳松;;北京话上声三字组变调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2 朱春跃;;北京话的语音脱落[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苗青;;普通话与北京话[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彭宗平;;北京话口语音的若干变异形式[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高海洋;;北京话高频词使用状况分析[A];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彭宗平;;北京话儿化词在北京地区主要报章中使用情况调查[A];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陶扬;;喉牙音腭化问题补说[A];语海新探(第五辑)——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吴英成;;音系与词法交叉:北京话词语内部结构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9 付莉;;浅谈北京话音系的感知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木村英树;;北京话“给”字句扩展为被动句的语义动因[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玉蛟龙;北京话 是否还有明天[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刘平;圈点上半年北京话剧舞台[N];北京日报;2003年

3 向杰;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未来[N];科技日报;2010年

4 整理/本报记者 魏陈静;京味儿越和越出彩[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国昌;北京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刘亚力;怎样盘活北京话剧市场[N];北京商报;2007年

7 袁鸿;找寻市场的脉搏[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刘平;话剧创作如何面对市场的检验[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万民;干部要讲好“三种话”[N];江苏科技报;2008年

10 孙曼均;京味俚语透视北京人心态[N];北京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世s,

本文编号:1549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49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