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p,也q”句式的逻辑分析
本文选题:“即使p 切入点:也q” 出处:《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即使p,也q"表达的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种认为表达的是联言判断。本文揭示了三个具体的"即使p,也q"语句的七个逻辑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观点都不能完全解释这些逻辑特征。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即使p,也q"是"在通常情况Ω下,即使p,也q"的省略表达,它表达的是推理关系"Ω,p├q",它是相对于"在通常情况Ω下,如果非p,那么q"、"在通常情况Ω下,如果p,那么非q"而表达的,其中"在通常情况Ω下,如果非p,那么q"是它的语用断定;"在通常情况Ω下,如果p,那么非q"是它所反驳的推理关系。这种观点可以完全解释三个具体的"即使p,也q"语句的七个逻辑特征。
[Abstract]:What kind of logical relationship does "even, Q" express in modern Chinese? 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main viewpoints, one is that it expresses sufficient conditional hypothetical judgment, the other is syntactic judgment. This paper reveals seven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concrete "even p, Q" sentences, which can be seen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Neither of these views can fully explain these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proposes a new view that "even p, Q" is an elliptical expression of "even p, Q" in the ordinary case 惟. It expresses the reasoning relation "惟 p Q", which is expressed in relation to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惟, if it is not p, then Q", "in ordinary cases 惟, if p, then is not Q", where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惟," If it is not p, then Q "is its pragmatic conclusion;"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惟, if p, then non-Q "is the reasoning relation it refutes. This view can completely explain the seven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specific" even, Q "statement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不协调理论的推理机制研究”(批准号:10BZX05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批准号:10&ZD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戴悉心;“即使”句的分类及其语义语用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2 刘雪春;“即使……也……”式复句的逻辑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戴悉心;“即使”句的分类及其语义语用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罗晓英;现代汉语假设性虚拟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凤燕;现代汉语“即使”复句探析[D];暨南大学;2003年
2 胡爱东;类同比较性让步句式“不是p,也是q”的句法语义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丁俊苗;《醒世姻缘传》复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承佼;儿童语言中的复句[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敏;“连”字句、“甚至”句、“即使”句的对比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6 毛哲诗;关于形容词前的“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沈威;基于渡越矩阵与语境计算模型的复句关系词的自动标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淑荣;单县方言因果类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玲;汉语复句的虚实转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金铭;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1557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5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