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动词配价连续统——汉语动词配价的语用规律

发布时间:2018-03-04 04:11

  本文选题:动词 切入点:配价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动词配价连续统是语用层面的连续统。在现代汉语中,该连续统反映了动词配价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规律。从其构成看,配价连续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而且各子系统之间有地位之别,即,价质连续统价量连续统价位连续统(左边的主导右边的成分)。变价受有限条件的制约,增价的条件多于减价的条件,但统计显示动词减价比增价频繁。本研究从动态配价方面为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可为跨语言的配价研究提供参照。
[Abstract]:The verb valence continuum is a pragmatic continuum. In modern Chinese, it reflects the changing law of verb valence in different contexts. From its composition, the valence continuum consists of three subsystems. Moreover,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subsystems, that is, the price continuum of the valence quality continuum, the price continuum on the left, the dominant component on the right, the variable price is restricted by finite conditions, and the price increases are more than the price reduction conditions. But the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verb price reduction is more frequent than the increase price.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verb valence from the aspect of dynamic valence, and can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ross-language valenc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神经心理视角的汉语动词配价研究”(06BYY020)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袁毓林;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表达精细化对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的影响[J];语言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鑫民;80年代以来的汉语语序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2 储泽祥;处所角色宾语的判定及其典型性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3 李晋霞;双音动词作定语时"的"隐显的制约条件[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4 倪建文;“一......也不(没)”句式的分析[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5 邵敬敏,罗晓英;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6 倪建文;“一……也不(没)”句式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张云秋;动词对受事宾语典型性强弱的制约[J];汉语学习;2005年03期

8 周国光,黎洪;现代汉语制作动词的配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颖;对复谓结构中“引陪式”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相明;雍和明;;题元理论与英汉词典动词句法处理[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蕊;;法律条文与商业网站广告的功能语法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杜治国;;英语动词派生名词的前缀发音规则过度概括的实证分析和规律总结[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徐佳;;汉译英时政语篇中的动词名词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周静;;从三结合角度看对外汉语句式教学——以“被”字句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史金生;;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杉村博文;;论“话题化”[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陈前瑞;;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徐杰;;被动句式与非宾格句式的一致与差异[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方芳;李斌;;基于语料库的数量名短语识别[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曹道根;现代汉语被动式原则与参数模型[D];复旦大学;2005年

4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5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肖莺;汉语三种致使句的致使性等级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柳荣军;汉语话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3 Liu L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4 王晓亮;汉语一价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6 黄元萃;汉语基本名词短语的自动识别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和贞;从中外隐喻研究对比看德汉成语的隐喻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俞建耀;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综合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9 徐卡嘉;从名词及名词的属性看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10 李剑锋;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亦鸣;周统权;;失语症语法障碍的表现与研究——海外失语症语法障碍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鸿;;传世秦汉文献所见秦方言动词辑证[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崔祥龙;;简析动词的划分[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3 梁会芳;;词典动词释义对比[J];语文学刊;2011年14期

4 陈波;;论动词运用的陌生化[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5 王丽娟;;芒市方言动词与普通话动词对译[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6 刘乃仲;段兴臻;;施事由字句动词的语义特征研究[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7 严宝刚;;北京话介词“奔”的产生和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牛保义;;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的建构与应用[J];现代外语;2011年03期

9 庞雪丽;;辞书中“该”的义项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贺新梓;;再析“谁之永号”的“之”“永”[J];文学教育(下);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新夷;;国外婴儿动词习得的研究范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史金生;胡晓萍;;动词带“着”的“把”字结构[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罗燕萍;;谈现代汉语“V+到”结构的形式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丽;;《新华字典》新旧版本“扌”部动词释义对比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吴华英;;仙游话动词的体和貌浅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姚春花;张国平;;“毋吾以也”释义商榷[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7 白利莉;陈宝国;;词汇习得的年龄对词类信息加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胡习之;;话语角色定位及其语言表现形式[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捷;陈群秀;;提高日汉机器翻译系统翻译质量的研究[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敏;张旗;;《左传》语法现象例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文献;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宋玉柱;“加以了”能说吗?[N];光明日报;2001年

3 郎锦华;“作”、“做”之辨[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胡明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大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王一民;“排忧解难”中的“难”怎么读?[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6 汪维辉;古人如何“吃饭”[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7 西南大学文学院 肖梅旎;从“沛公军霸上”说起[N];学知报;2011年

8 郁洪千;每周一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张坤 段之盼;今天你被“雷”了吗?[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10 董淑慧 王泽鹏;“似X非X”用法补正[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曾小红;汉语“过+宾”结构的多角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曼君;惠安方言动词谓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香兰;汉语“进/出”与韩国语“(?)”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2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顺军;“上/下NP”结构的考察及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谢涛丽;定中式“V+N”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贺炜;论“V都不V”格式[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皮佳佳;《墨子》动词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明霞;《续金瓶梅》动词重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吴春光;韩中程度副词与动词的组合方式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谢浩琴;英汉“说”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谢浩琴;英汉“说”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64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64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b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