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构式研究的整体性认知语用框架:HCPM
本文选题:因果构式 切入点:整体性认知语用模型 出处:《外国语文》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HCPM用于分析构式的运作机理的过程从意向性开始并再回归到意向性,即整个过程受到意向性制约;在具体表达中,意向性体现为具体的交际意图,制约着话语的生成和识解过程。因果构式的生成机理可表述为:逻辑因果构式是根据世界逻辑结构中存在的逻辑因果关系推衍而来;实据因果构式则是由逻辑因果构式推衍而来。因果构式的识解机理可表述为:在整体性框架内,依靠相邻/相似性寻求最佳关联,通过整体性阐释/补足,推导出现实世界中的逻辑因果关系,以获得其相对完备表达,并根据具体语境推断讲话人交际意图的过程。
[Abstract]: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by HCPM starts from intentionality and then returns to intentionality, that is, the whole process is restricted by intentionality. In concrete expression, intentionality is embodied as concrete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ausality can be expressed as follows: logical causality is derived from the logic causality existing in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world; Empirical causality is derived from logical causality. The mechanism of interpretation of causality can be expressed a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integrity, we can seek the best correlation by means of neighbor / similarity, and explain / complement it by wholeness. The logical causality in the real world is deduced in order to obtain its relatively complete expression and the process of inferring the speaker'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因果构式的运作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1FYY005)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4;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寅;认知语义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徐盛桓;;转喻为什么可能——“转喻与逻辑”研究之二:“内涵外延传承”说对转喻的解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徐盛桓;;认知语用学研究论纲[J];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4 廖巧云;;英语实据因果句识解机理研究[J];外语教学;2010年05期
5 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廖巧云;;英语实据因果句生成机理研究[J];现代外语;2008年03期
7 李曙华;;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从还原论到生成整体论[J];哲学研究;2006年11期
8 范冬萍;;复杂系统的因果观和方法论——一种复杂整体论[J];哲学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化学超循环与心理超循环——还原和突现的层次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袁周敏;方宗祥;;“都是……惹的祸”构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先刚;;语言中态度的认知机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邹春玲;李丹;;转喻识解的认知语用机制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9期
5 杨桂玲;;试论话语理解中的认知语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6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田湘映;名词、形容词转化的理据和数量语义限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伍俊文;;技术翻译中“归化”的认知机理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杨新平;;多义词意义扩展的认知模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黄海云;;相声《小偷公司》中言语幽默的认知语用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蔡军;家电产品市场营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洪涌;先秦两汉商业词汇—语义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廖巧云;C-R-A模式:言语交际的三维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金海月;朝汉致使范畴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周朝成;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2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J];国外语言学;1991年01期
3 徐盛桓;成语的生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廖巧云;;英语因果构式探讨[J];外语研究;2007年03期
5 徐盛桓;话语的含意性[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6 徐盛桓,李淑静;英语原因句的嬗变[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7 廖巧云;;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篇识解模型[J];外语学刊;2008年03期
8 徐盛桓;;相邻与补足——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一[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廖巧云;;英语实据因果句与溯因推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徐盛桓;;认知语用学研究论纲[J];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华平;;心灵哲学中的意识与意向性[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2 宋冬莹;;论审美活动中审美意象的生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8期
3 徐盛桓;;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刘东;;论“信念之谜”作为一种认知悖论[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5 张庆熊;;数、艺术品和商品的存在问题——探讨胡塞尔、茵加尔顿和卢卡奇的本体论思路[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4期
6 ;《民主与科学》2011年第3期目录[J];书屋;2011年07期
7 姚书志;方芳;;罗曼·茵格尔顿的接受理论述评[J];大家;2011年17期
8 黄丽君;;拟人研究的认知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廖文丽;谭云飞;;论阐释学理论和现象学意向性原则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启示[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10 宋春艳;蔡曙山;;塞尔哲学的新进展:社会本体论[J];哲学动态;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雷;刘剑明;席酉民;;DSS模型生成机理及模式探讨[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2 周仕勇;许忠淮;;1997年伽师强震群生成机理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徐俊青;李保山;;介孔分子筛的合成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王晓敏;闫小琴;刘旭光;许并社;;电子束照射和金属纳米微粒催化作用下非晶态碳生成纳米洋葱状富勒烯机理的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于学兴;孙培廷;夏治发;;N_2O的生成机理及排放控制[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与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船舶机电分册)[C];2002年
6 黄志强;;试析企业社会资本及其生成机理[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于宏超;张士国;夏道宏;;烯烃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醇的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黄风雷;仝毅;恽寿榕;;爆轰法纳米金刚石的制备与应用[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许并社;闫小琴;刘旭光;解思深;;电弧放电中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生成机理的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10 戚陈炯;;从意向到集体意向——兼评塞尔的集体意向理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利娜(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机理[N];经理日报;2003年
2 瞿剑;我们对瓦斯灾害生成机理真的认识不清吗?[N];科技日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汪利娜;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机理与防范措施[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4 文钊;探究金融腐败的生成机理[N];经济观察报;2004年
5 记者 张银炎;船机节能减排已是当务之急[N];中国船舶报;2007年
6 记者 张唯;我区与湘企签订三个意向性项目[N];宁夏日报;2009年
7 华中师范大学 王世鹏;意向性王国的探赜索隐[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莎;两年意向性融资80亿元[N];云南日报;2010年
9 张帆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意向性与社会语境:对行动的哲学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记者 曹森 白雪;4OOO人达成意向性协议[N];柴达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维;焦炭流化床燃烧条件下氧化亚氮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2 高群;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生成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3 卢松泉;供应链核心企业生成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汤学俊;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张运秋;深水畸形波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范民;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历史的回顾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7 黄敏;意向性视野中的意义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洪伟;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条件模拟实验及探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林建英;煤及煤岩显微组分热解、气化过程中氮的迁移机理[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10 陈志远;胡塞尔直观概念的起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明;煤热解过程中NOX前驱物生成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华;作业成本法的生成机理及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3 刘涛;Snam氨汽提Ur合成工艺中Bi生成机理研究及控制优化[D];四川大学;2004年
4 郝小娟;激情犯罪生成机理及其防控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杨国巧;提升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一鸣;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建设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年
7 贺雪峰;基于实物期权的财务战略风险监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陶景聪;某些含锂环状及不饱和类卡宾的结构、生成机理及异构化反应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国银;浙江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方健敏;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与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5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7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