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言生物性、类属空间与概念合成

发布时间:2018-03-07 04:09

  本文选题:语言生物性 切入点:类属空间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心理空间是Fauconnier和Turner概念合成理论形成的根基,然而两人均未具体阐述四空间中的类属空间如何具体参与概念合成,造成概念合成连续程序的中断。本文从语言生物性角度出发,演绎推理类属空间参与新概念合成的方式及发挥的功能。这一新视角不仅完善了概念合成的完整过程,而且为研究意义的在线构建和识解提供了必要依据。
[Abstract]:Psychological space is the foundation of Fauconnier and Turner conceptual synthesis theory. However, neither of them has elaborated how the generic space in four space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concept synthesis, which results in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continuous process of conceptual synthesis. This new perspective not only perfects the complete process of conceptual synthesis, but also provides a necessary basis for the onlin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search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河南城建学院外语系;
【基金】: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12102210364)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红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J];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2 谌莉文;;汉英委婉语跨空间映射认知对比考察[J];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3 刘正光;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0期

4 姚小平;赫尔德的名著《论语言的起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03期

5 代天善;;生物学范式下的语言研究综述[J];现代外语;2007年03期

6 周统权;;语言的生物机制[J];中国外语;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乔小六;;对索绪尔“语言任意性”的再认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唐建福;;论委婉语对和谐校园构建的促进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李彦;;关于“们”的一点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5 张建惠;;对异化理论借用目的的几点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叶南;汉语修辞的美学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卢中;;认知性隐喻及其翻译[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6期

8 唐建福;;论委婉语对和谐校园构建的促进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熊佳娟;;文字系统初探:汉字和字母文字[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余平;论词语的语义衍进与文化现实[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蒋红柳;;文化视域中英语语调研究初探[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应云;谭见初;;汉语韵文英译方法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段红梅;;语言、世界、人的信息本性[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唐旭日;陈小荷;;中文地名结构的定性与定量分析[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林佩璇;《圣经》典故研究:价值与缺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6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黄中习;典籍英译标准的整体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娄永强;信息流理论的逻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羊芙葳;谎言的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奎林;英汉语广告语篇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2 吴梅梅;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OVER,ABOVE和ON的空间隐喻拓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雷雷;语言线性视野:言语交际中的时间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晓霞;英语同词反义词理解的优选关联阐释[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廷刚;论认知视角下隐喻对诗歌意境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士峰;少发性新词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素玲;矛盾修饰法的认知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文方;汉语网络语言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向志敏;广告仿拟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殷悦;173条拟误型手机短信的幽默生成机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毓林;语言信息的编码和生物信息的编码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1998年02期

2 ;三联书店邮购书目[J];读书;2002年03期

3 戴聪腾;汉英委婉语的跨文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李国南;英、汉委婉语言手段辨异[J];福建外语;1999年03期

5 李卫航;英汉委婉语的社会文化透视[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张辉;论空间概念在语言知识建构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7 李葆嘉;现代语言起源的化石解剖学和分子遗传学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邵军航,樊葳葳;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外语研究;2004年04期

9 张辉,祝良;认知语言学概述[J];外语研究;1999年02期

10 于亚伦;当代英语委婉语初探[J];外语学刊;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立昌;李建波;;从概念合成理论看隐喻翻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罗胜杰;;广告仿拟的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3 李亚伟;;从概念合成理论浅析冷笑话[J];语文学刊;2009年18期

4 黄曙光;;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词意义建构的认知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张清;;试用概念合成理论解释博喻的认知机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2期

6 曾峥;樊葳葳;;基于映射论的言语幽默研究[J];外语教育;2005年00期

7 李福印;田聪;;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合成理论在意义构建中的优势和不足[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8 陈淑莹;;概念合成理论对诗性隐喻的解释力——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篇章的隐喻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9 于连江;;概念合成理论对翻译过程的多维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胡艺芹;;移就辞格的认知阐释[J];职大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胜杰;;广告仿拟的认知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与动物习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孝喜;隐喻机器理解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陈亚萍;体裁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周启强;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凌;概念合成理论与广告解读[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郑祥燕;童谣意义构建的概念整合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晓航;试论概念合成理论对幽默言语的解释力[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刘淑容;计算机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超猛;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分析美国脱口秀中的言语幽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吴琰;概念合成理论和虚拟语气[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蔡晓斌;汉语谚语意义构建的概念整合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8 陈瑜;汉语谜语理解的认知解读:概念整合分析法[D];西南大学;2008年

9 田臻;汉语复合词的概念整合理论审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赵琴;英文平面广告中仿拟现象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7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77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f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