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电子工具》(第四、五章)翻译报告
本文选题:网上搜索 切入点:万维网上的翻译资源 出处:《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论文是一份翻译报告。翻译的原文为奥斯特米勒(Austermühl, F.)所著《译者的电子工具》(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中的第四章:网上搜索(Searching the web)和第五章:万维网上的翻译资源(Translation resources on the worldwide web)。原章节分别介绍了网上搜索的策略;介绍了若干高质量的网页,并详细说明了如何将这些语言资源运用到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四部分,第一:翻译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意义等。第二:原作背景介绍,包括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介绍、原作评价和语言特征等。第三:翻译难点与翻译方法:翻译过程中的难点是翻译过程涉及到的翻译软件产品的名称和网络检索术语,以及由于原文背景缺失造成的理解难题。在翻译过程中用到的翻译方法主要有:转态译法、增译法和长句的译法。第四:总结在翻译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教训和仍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This thesis is a translation report. The original text of the translation is "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by Hans Muller Austerm 眉 hl, F.) Chapter 4th: searching the on the Internet, and Chapter 5th: translation resources on the worldwide on the World wide Web. The original chapter introduces the strategy of online search.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high quality web pages and explains in detail how to apply these language resources to the specific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repor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of the project, Meaning, etc. Seco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original work,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introduction, Third,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re the names of the translation software products and the network retrieval terms involv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main translation method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re as follows: transliteration, increment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4th: summary of the enlightenment gain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Lessons and problems that remain to be resolved.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艳阳;;从译者的主体性看法律文化误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谭小梅;;论译者的素养[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3 马慧;;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4 王静;;译者序:女性主义译者言说之场[J];长城;2011年08期
5 路佳丽;;典籍英译的译者选择及教学培养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6 郑贞;;浅析图式理论对科技翻译的指导作用[J];华章;2011年23期
7 华裕涛;;多元系统论与译者之重生[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8 岑松林;;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1期
9 尚亚宁;;跨文化传播视野下影视翻译对译者的要求[J];电影文学;2011年15期
10 苏玺;;文学翻译中译者思维与角色转换[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瑞玲;徐波;;带it的动词短语的分类及译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爱华;章宜华;;翻译视角的内向型英汉学习词典研究——基于“使用者论”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陈雅;;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译者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雅;;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译者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宝锋;;也谈译者的读者意识——以辜鸿铭及其《论语》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吕绮锋;;翻译活动之中译者的功能——以生态翻译为中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黎;;析交际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文化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谢喜堂;钱静芳;黄珏;;关于专利申请文件英汉翻译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一樋;邮集翻译者的职责[N];中国集邮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康慨;德国高院裁定:译者可获版税分成[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杨青;年轻译者“炮轰”前辈为哪般?[N];深圳商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路艳霞;出版社找译者网撒英雄帖[N];北京日报;2011年
5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李醒民;译者的资质[N];光明日报;2011年
6 中和;驻外大使解答“不折腾”译法[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记者 冯威;村上春树“自传”中译者“犹抱琵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商报特约记者 林木;超过1/3编辑认为译者不可靠[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陆杰;“译”事杂谈[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研究员 王学东;《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的几种译法[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2 潘卫民;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奚飞飞;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伤寒论》英译的比较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朱献珑;译学范式转换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朱娅蓉;教师启动的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弋;诗人译者的主体性—评王红公英译苏轼诗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小敏;翻译即译者的适应与选择[D];河南大学;2010年
3 梁晓辉;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看张白桦及其文学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雷虹;和谐翻译理论视角下译者角色与地位的新阐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赵永霞;基于文献计量学对第四次翻译高潮中文学译者影响力的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6 张妍;文学翻译中自译者的主体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樊秀秀;译者的性别身份[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艳艳;从阐释学角度论《围城》英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D];河南大学;2011年
9 吴云涛;文化间性视野下的译者协调者身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晔瑜;译者登场-De Profundis两个中文译本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9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7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