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语言问题
本文选题:城市化 切入点:农民工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语言生活调查研究的成果,考察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语言状况。通过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情态分析其言语交际方式,探讨农民工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对乡村和城镇语言生活及其发展的影响,同时总结我国城镇化进程对语言文字工作和语言文字研究的影响并提出建议: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城乡语言生活加强对语言服务、语言教育、语言变迁以及语言资源的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n language life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rough the language and modality of life analysis of the survival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use and attitudes of rural and urban life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language text and language study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city and rural life to strengthen the language language services, language education, language change and language research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洁;城市化中农村亲属称谓的演变[J];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超;;黑龙江垦区的亲属称谓语及其泛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2 欧小艳;;进城农民工语言态度探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3 董洪杰;李琼;高晓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城市语言调查[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赵妍;;校园楼宇命名状况研究——以“真维斯楼”事件为个案的楼名状况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12期
5 俞玮奇;;苏州市外来人口第二代的语言转用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6 杨荣华;;语言认同与方言濒危:以辰州话方言岛为例[J];语言科学;2010年04期
7 向音;李峰;;军事领域言语社区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1期
8 付义荣;;关于农民工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4期
9 尹小荣;练丽娟;;新时期普通话社区的分层建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额尔敦图雅;城市蒙古人语言态度调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欣;手机短信语言使用状况与民众态度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东芳;关于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涌华;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4 石巍;中国儿童对他人性别和年龄的认知[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郭艳玲;夫妻称谓的历时演变过程及相关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梦;华容亲属称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韩亚南;河北大学学生双言现象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曹玉梅;朔州市中学生对普通话及朔县方言的态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贺凤秀;广西农民工语言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牟艳艳;沈阳市大学生汉字书写与记忆情况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安;论语言的变化与变异规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吕新雨;“民工潮”的问题意识[J];读书;2003年10期
3 张辉;语言变异的本质与制约[J];福建外语;2000年02期
4 周运清,王培刚;农民工进城方式选择及职业流动特点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年06期
5 周大鸣;中国农民工的流动──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出地比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陈建平;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宋国恺;城乡结合部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8 赵振宇,杜红琴;农民工进城动因及对城市就业影响实证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城市科学论集);2006年S1期
10 苗艳梅;关于社区及社区类型的研究述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邵朝阳;澳门博彩语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郭风岚;宣化方言变异与变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祝晓宏;包头鼻韵尾变异:15年后的再调查[D];南京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华英,鲁强;语言心理的象似性[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云风;陈文静;;“思ぃゃり”型的日本人语言心理[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1期
3 刘亚燕;;从「れる」、「られる」中看日本人的心理[J];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罗江久;;利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语言心理素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1期
5 成燕燕;汉语哈萨克语语言心理的对比[J];语言与翻译;2000年03期
6 王国亭;现代语文技术与语文教学形态——语言生成系统与语言心理建构的语文教学观[J];文教资料;2005年23期
7 颜林海;;翻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刘岳;;日本人的语言心理[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1期
9 邵俊宗;外语发生心理的基本问题[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0 刘利民,刘爽;中介语产生的语言心理原因[J];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洪艳;;谈谈护患沟通中护士必备的语言心理素质[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许钟宁;;网络语言变异的语言文化解析[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马芳;;外科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调查分析[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黄惠铮;;试析基础法语课堂中的回避现象[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6 宋清;崔亚菲;巨和平;;车祸伤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7 卿素兰;王洪礼;;英语素质教育三维促进学习模式研究二: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吕旭红;;儿童学习语言的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游汝杰;略谈普通话和方言的社会功能与和谐发展[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2 记者 沈祖芸;小学不应“淡化”汉语拼音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关桂峰;“爱”因“语言暴力”而适得其反[N];西部时报;2006年
4 本报实习生 关桂峰;语言暴力让“爱”变成伤害[N];工人日报;2006年
5 游汝杰;方言兴衰存废的社会语言学观[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Byamba Nerguijargal(纳尔贵);汉语和蒙语反义词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从否定疑问表现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D];宁波大学;2009年
2 王萍;关于指示词的机能[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陶伯玲;由关心度产生的日语表达[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罗聆;从婚恋词汇看中国80后的婚恋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思玲;会话中的“はぃ”的协调功能[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峰;日中移动动词的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付玉萍;二语心理词汇发展模式的历时研究[D];聊城大学;2008年
8 岳晓然;日语暧昧表达的语用分析[D];燕山大学;2013年
9 陈传斌;中国英语学习者课堂交际畏惧与交际策略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于莹;关于日语语感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5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9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