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误区探析
本文选题:认知语言学 切入点:跨文化交际 出处:《理论导刊》2011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挖掘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误区和心理认知误区,并分析其认知根源,以期为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认知能力提供参鉴。
[Abstract]:By combining cognitive linguistics wit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misunderstanding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analyzes their cognitive roo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ve cross-cultural cognitive ability to provide reference.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燕;;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选择——兼论广告语翻译之价值取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许秀云,曹春春;图式与文化——图式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沈志法;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劳凯声,刘复兴;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庞丽娟,胡娟;论社会化及其现代教育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笪颖;骆正林;;通过奥运影像议程重置中国形象[J];今传媒;2008年07期
5 胡河宁;;象征性互动:组织传播的意义生产过程[J];今传媒;2010年04期
6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系的形塑功能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李英然;陈亮;;神秘与缺失 碎片与渗透——“三顾茅庐”的传播艺术[J];长城;2009年04期
8 刘蕾;图式在提高记忆能力中的重要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吴海进,郑芳;走向两极的弃妇分裂情感——小说《水随天去》心理内蕴分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殷习芳;刘明东;叶从领;;文化图式与诗歌翻译[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彭涛;;公开还是不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的理解[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忻歌;;科普互动展示的人性化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明;全真道的道德修养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贺平海;论自尊与自由[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静;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5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yN;团队情绪智力、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飞;高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莹;英语专业课外阅读调查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泊;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困难调查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邹慧;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欧阳鑫;改造与提升[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蕾;传播学范式批判与重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倩;农村生男偏好的社会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欣;车辆挂靠合同中“扣押”条款的效力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翟冉;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晓艳;微博人际传播使用动机和行为对自我认同感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宗伦;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陈夏芳;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使用与语用失误[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4期
3 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4 林六辰;阅读理解中的心理语言活动──从语篇角度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袁彩虹;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体现与外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袁春梅;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化在英语不同教学阶段的导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高启香;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语用能力的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8 闫怡恂;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王枫林;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吕煦;深化认识 理顺关系 突出特点——英语专业泛读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寅;认知语言学之我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B.Lewandowska-Tomaszczyk ,K.Turewicz ,卢植;《今日认知语言学》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3 牛立伟;认知语言学在中国——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十年调查与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第二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会议通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文旭,肖开容,林海明;认知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第三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纪实[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张绍全;文旭;;认知语言学大视野——《牛津认知语言学手册》点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苏晓军,杨Zs,杨敏;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稳步发展、日趋成熟——“第二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廖巧云;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概括——《认知语言学》述介[J];现代外语;2005年02期
9 张彦群;浅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克定;;《认知语言学术语汇编》评介[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静;;推荐信中的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崔希亮;;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3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宫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N];文艺报;2006年
5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周红松 杜洁思 张丽辉;33名志愿者将赴印尼进行汉语教学[N];河北日报;2007年
8 李s拧±钐烀,
本文编号:1630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3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