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山东方音与现代东北方音的承继关系——以《醒世姻缘传》为例
本文选题:《醒世姻缘传》 切入点:山东方音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百回长篇白话世情小说。经调查发现,书中使用的山东方言土语与东北方音有密切联系。将书中语音现象与现代东北方音进行对比,再次有力地证实了山东方言是东北官话的源头之一,并为进一步探讨山东方音与东北方音的关系、研究东北方言词语的形态构成与来源提供材料依据。
[Abstract]:The Legend of Marriage is a long novel of vernacular sentiment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Through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native language of Shandong dialect used in the book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alect of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phonetic phenomenon in the book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modern Northeast dialect. Thirdly, it proves that Shandong dialect is one of the sources of Northeast Mandarin, and provide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ndong dialect and Northeast dialect, and studying the morphological composition and source of the words in Northeast dialect.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85号)
【分类号】:H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无未,刘富华,禹平;《醒世姻缘传》与吉林方言词语探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明方;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2期
2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李慧敏;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刘光明;《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韩成武;仄韵五律之声律和韵律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周志强;孙嘉卿;;一个伟大传统的失落与重建——从汉语形象角度看白话文改革[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9 力量;肖应平;;“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10 卜师霞;《史记》中“看”义类单音动词的历史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荣光启;;句法转换:从古典诗到白话诗[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胜梅;;方言的语用特征与普通话训练——以江西人所说地方普通话为考察对象[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钧林;王延武;;齐鲁文化与汉民族的形成[A];齐鲁文化暨汉民族形成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赵爱武;;《诗经》“有+S”式考辨[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10 赵轶峰;;儒家思想与十七世纪中国北方下层社会的家庭伦理实践[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10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东北官话形容词生动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邸宏香;《醒世姻缘传》语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范海玉;刘长卿五言律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4 章黎平;《广韵》止摄字在胶辽官话中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群;《醒世姻缘传》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于峻嵘;《荀子》句式考察[D];安徽大学;2001年
7 戴红亮;“女”部字语义与文化内涵透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章文静;江淮方言、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标准发音语音体系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10 赵立伟;《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衍军;;《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J];方言;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百顺 叶雪萍;出门[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任国征;连展、善连和碾转是同一食物?[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许正元;“成语规范词典”不规范[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岳立静;《醒世姻缘传》助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晁瑞;《醒世姻缘传》方言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贾娇燕;《醒世姻缘传》社会称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常瑛华;《醒世姻缘传》语序类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张楠;古文献中所见山西方言历史词汇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7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3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