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字构字理据与汉语构词理据的交集

发布时间:2018-03-20 09:41

  本文选题:汉字构字理据 切入点:汉语构词理据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与汉语的词的本义发生联系,如此,汉字构字理据便与汉语构词理据产生交集;"六书"的内涵特征就是构字理据;"构字-构词"理据交集揭示了"同源字词"这一字词局部融合现象的内在机制,同时对段玉裁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训诂方法作出新的解释,揭示了该方法的深层机制。"同源字"、"同源词"、"同源字词"三个术语可以独立存在,它们各自概括了不同的对象,"同源字"、"同源词"均属单纯集,"同源字词"则是交叉集。
[Abstract]:Chinese characters, as ideographic characters, are related to the meaning of Chinese words.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construction is intersected with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word formation,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six books" is the motiv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motivation of "construction word and word formation" reveal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phenomenon of local fusion of the word "homologous word". At the same time, it gives a new explanation to the exegetical method of Duan Yu-type phonetic meaning "three seeking each other", and reveals the deep mechanism of this method. The three terms of "homology", "homology" and "homology" can exist independently. Each of them generalizes different objects. "homologous words" and "homologues" are all simple sets, while "homologous words" are cross-set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段玉裁校改《说文》研究”(0209) 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项目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一般项目”
【分类号】:H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张劲秋;《论语》何晏注训诂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李先华;《说文段注》词义考释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王丹;;带指事性质的象形字与指事字辨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6 吕建辉;《说文解字》训释语中双音词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杨乃乔;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李家浩;战国竹简《民之父母》中的“才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涂平荣;;孔子行政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尹黎云;漫谈古代文人的自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建震;;周代社祀与西周社会秩序的建立[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俞志慧;;《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王海波;刘颖;;凤凰的动物学原形探寻[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4 吴根平;;《文选》李善注引《方言》考辨(四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曾腊梅;;称谓词“奴”的变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大遂;;常用汉字义系字族表[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刘燕萍;;《柳毅》和《裴航》中的启悟旅程[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纪潮;;中国古代巫、毒关系之演变——战国秦汉简帛材料中有关毒的人类学观察[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永太;侯幸峗;修彦凤;;小议中药炮制“q婪ā敝小皅馈钡恼范烈鬧A];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鞠宝兆;《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3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林殷;命门学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韩同兰;战国楚文字用字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傅海燕;《黄帝内经》首见医学词汇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9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蔡堂根;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浩;论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谭代龙;《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余全介;荀子诗说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5 朱玉彬;[D];安徽大学;2003年

6 刘新春;睡觉类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岳宗伟;先秦儒家家庭观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8 杜晓莉;《景德传灯录》同义名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杨文娟;《诗经》中的采摘意象及采摘诗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10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38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38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e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