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人教版语文用书作为对蒙汉语教材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0 23:20

  本文选题:蒙古 切入点:语文 出处:《吉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通过对蒙古国一所中小学阶段全日制中文学校汉语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以该校为典型,探讨了海外中小学阶段全日制中文学校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问题,对教学对象、教学目的和目标、教学内容的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培养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思想品德教育和智力等能力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从理论基础、课文、汉字、词汇、语法、文化、练习、教材配套材料、编校质量、印刷质量等方面,研究了人教版《语文》用书作为对蒙古国中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综合课教材的适用性。综合《语文》的内部分析和实际使用情况,我们认为《语文》不适用于作为蒙古国中小学阶段全日制中文学校的汉语综合课教材。 最后总结了语文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指出语文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好地利用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语感、学习能力,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考虑到了汉语教学的人文性等。 《语文》教学的不足在于:(1)不能满足科学性的要求:教材弹性不够,导致大批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的失败;教材体系不够完整;教材内部体例不完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缺乏科学设计和规范。(2)不能满足实用性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3)不能够满足趣味性的要求,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效果;(4)缺乏针对性,很多内容不适用。 对学校的汉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重新考虑该校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问题;改善教学管理水平,,形成质量控制监督机制,包括汉语日常教学管理规章、汉语课程规范、质量控制制度等;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学方法和观念。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in a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in Mongoli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all design of full-tim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overse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bj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aims and objectives and the scop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potential and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using Chinese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intelligence. On this basi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the teaching object,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text, Chinese characters, vocabulary, grammar, culture, practice, teaching materials, editing quality, printing quality, et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as a teaching material for comprehensive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Mongolia, and the intern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use of "Chinese". We think that Chinese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whole-time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in Mongoli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teaching lie in making better use of students' potential, improving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cultivating students' sense of language and learning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more deeply. Considering the humanism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so on. The deficiency of "Chinese" teaching lies in the lack of scientific requirements: the lack of flexibility in teaching materials leads to the failure of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learners in learning Chinese, the incomplete system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incomplete internal style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lack of flexibility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lack of flexibility in teaching materials. The lack of scientific desig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s can not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hines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 affective attitude and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lack pertinence and many contents are not applicable.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Chinese teaching in schools: reconsidering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aching management, forming a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management regulations of daily teaching of Chinese, the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and so on; strengthen teacher training,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cepts.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莉敏;;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1年15期

2 白雪;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J];21世纪;2005年09期

3 韦静;;世界汉语热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4期

4 罗润锋;;谈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汉语学习[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年01期

5 赵勇;;利用现代技术突破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密西根州立大学网络对外汉语教学介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2期

6 华少君;汉语:逐渐凸现强势的语言[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5年09期

7 郭晓沛;蔡文丰;于为;;浅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现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汉语学习》(双月刊)1991年1—6期(总第61一66期) 篇目索引[J];汉语学习;1991年06期

9 甘瑞瑗,张普;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2期

10 田源;王宇波;王怀明;;嗅觉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俭明;;汉语与世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5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6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7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8 ;编后记[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建勤;;汉语国际传播标准的学术竞争力与战略规划[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关于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话[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钦铎;美国汉语大会收获丰盛[N];工人日报;2008年

2 李朋义 演讲稿摘要;世界汉语教学的前景及对出版业的影响[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黑龙江大学 江宇冰;全球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红娟;李朋义:厉兵秣马“抢滩”对外汉语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冰洁;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人事报;2007年

6 骆峰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需求: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驻湖南记者 李洁;“汉语桥”传递中国文化梦想[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菲;逾70国10万学生踊跃参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阮桂君;因地制宜编写教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WAI WAI THI (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YAP TENG TENG(叶婷婷);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翁晓玲;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峰;泰国汉语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英俊;对越汉字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坤;“汉语桥”比赛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河南大学;2012年

2 常彬;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绕口令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庄园;试析“连环式”游戏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云南大学;2012年

4 曹少丽;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孙晓飞;游戏式教学在泰国中学生汉语课堂上的应用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7 欧小玲;多媒体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郝英英;视频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与探索[D];吉林大学;2012年

9 方乘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冉建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1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41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2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