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文性视角的广告翻译研究
本文选题:互文性 切入点:广告 出处:《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一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经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创立以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她认为,任何文本的构成都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互文性旨在强调: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个文本都是过去引文的新织体,它们彼此参照,相互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文本网络,以此构成文本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社会文化知识开放体系。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文本理论注入了新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同时也为翻译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研究视角,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引起广告受众的注意,激发他们对商品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购买欲望,并进而付诸商品购买的行动。广告作为一种具有商业特征的实用文体,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广告文本常与其他文本形成一种互文性关系,作者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探讨如何将互文性理论与广告创意、广告翻译相结合,以期证明互文性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借鉴意义。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企业竞相抢占中国市场,国内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在这种大背景下,广告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即: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贯穿全文;二、词长统计方法,作者使用计算机文本处理软件Concordance 3.0,从词汇层面进行词长分布统计,使研究更具说服力;三、案例分析方法,作者选取中外典型广告案例,阐述了在广告翻译中既要选择适当的语篇,又要注意目的语读者所处的文化,成功的广告翻译是语篇互文和文化顺应的完美结合。 本文共分六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一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内外的互文性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 第二章阐述了互文性与翻译的关系,指出翻译过程是一种互文性活动,并简述互文性对翻译研究的价值。 第三章从互文性角度出发,阐述广告创意中的互文性,包括广告的概念、语言特点,作者分别从文化、语篇和媒介三个角度阐述广告创意既要选取适当语篇,又要注意目的语读者所处文化,还应恰当地运用现代声像媒介元素。 第四章论述了在互文性理论指导下,进行广告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作者从互文性的联想效用、注意效用和记忆效用三方面,论述了互文性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作者同时指出,应用互文性理论进行广告翻译应该加以注意的几个要点,如重视译者主体性、注意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关注目的语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等。 最后为结论部分。作者指出,广告翻译者既要正确识别、阐释蕴涵于源语中的互文性信息,又要注意目的语消费者所处的文化,然后恰到好处地将其翻译成目的语。应用互文性理论进行广告翻译有利于译者从原先封闭的文本结构中解放出来,发挥译者主体性作用,有效实现“突破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目标。因此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广告翻译,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方法论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广告翻译的学理指导。互文性理论拓宽了传统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艳;聂春阁;;广告翻译的互文性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8年17期
2 陈东成;;从互文性理论看广告翻译[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朱淑芹;;互文性在汉英广告中的体现与翻译[J];吉林教育;2009年22期
4 李红绿;;广告翻译的互文性视角[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边立红;喻红华;;互文性给广告翻译带来的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张红;;互文性理论与广告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7 刘静;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中的语篇重构[J];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胡娟;;广告翻译常见问题研究及翻译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年22期
9 罗霞;;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差异[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5期
10 王蕾;;从互文性角度谈广告翻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闻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灵;;目的性原则与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洁;;广告归化翻译策略的模因论角度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巧妮;;广告翻译中语用等效问题的探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宋秀芝;;文化差异及商业广告的翻译策略[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魏晓慧;;互文性翻译理论观照下的中国电影名称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傅贝颖;;浅析英语广告翻译标准[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陈文安;本土化与国际广告翻译[N];文艺报;2006年
2 于露;百度正式在日本销售中文版网站广告[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孙菁;创意中的精神对接[N];财经时报;2006年
4 李晨昕;广告创意中的精神对接[N];中华新闻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张烁;文学翻译缘何沦为“零首选”[N];人民日报;2009年
6 蒋寅;对文学理论的技术要求[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戴鸿斌;缪里尔·斯帕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刘迎春;古法英译话互文[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李炜;中国大众文化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军山;斯诺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徐文培;开放、指涉的文本世界:冯内古特小说的互文性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文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霭云;互文性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冯纪元;中英文广告翻译的功能派理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4 张华德;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国际广告翻译[D];广西大学;2003年
5 权锋;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谈汉英广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张晓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互文性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菲繁;《狼图腾》英译本的互文性解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翔;公益广告中的互文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丁之茵;从功能理论看广告翻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王海燕;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42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4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