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论翻译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18-03-21 17:34

  本文选题:翻译生态 切入点:翻译环境 出处:《上海翻译》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翻译生态环境可分解为两个方面: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本文首先描述翻译生态的形成与和谐共生,然后分别介绍翻译环境中的经济环境、文化语言环境、社会政治环境。文章指出,翻译生态与翻译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部分有机联系,和谐共生,生生不息。翻译生态环境具有动态性、层次性和个体性等特征。翻译事业的繁荣和翻译活动的积极展开要求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之间具有一个共生共荣的和谐状态。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translation ecology and translation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ranslation ecology and translation environment are a whole, each component is organically connected, harmonious symbiosis, living constantly. Transl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dynamic. The prosperity of translation and the activ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require a harmonious state between translation ecology and translation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胡庚申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批准号08BYY007)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当代西方生态思潮的核心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本刊编辑部 ,方梦之;我国科技翻译的历史足迹——《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代序[J];上海科技翻译;1991年02期

3 徐梅江;翻译创新与标准译法——十六大文件翻译札记[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3期

4 黄德先;;翻译的网络化存在[J];上海翻译;2006年04期

5 郑海凌;翻译标准新说:和谐说[J];中国翻译;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刘芳佳;张景华;;从译者主体性看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卢颖;;典籍翻译中直译法策略的选择——以《圣经》翻译和佛经翻译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王静静;;认知图式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7 吴瑜;沈守云;;张谷英村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8 刘萍;张娟;吴荣荣;;非英语专业翻译技巧教学必要性探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张聪;;意识形态对20世纪中国翻译实践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刘淑芹;;英汉语言对比与口译技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宏;;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2 李群;;从文学翻译的层次说解读《天演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赵心宪;;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易明华;;翻译中的意图观[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蕤;;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以《翻译之道》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应宪;;日本“中国经学史”之译介与回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学明;金瑶梅;;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和“人的什么”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8 岳中生;;基于生态译学论科技翻译逻辑求解[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帅;论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腾国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颜纯;意识形态对广告语翻译的操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邵会;《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潇;语域理论与电影片名互译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许凌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明威小说创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邱鹏飞;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2008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雷娜;翻译中的意识形态分析以中国八十年代的翻译活动为例[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有杰;;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包爱军;荀况论声乐与礼义、天道的关系[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包晓光,王淼;辉煌的映照 卓绝的交响──论雕塑的审美特性与中西差异[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朱玉泉;关于实现三大和谐之协合机制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李小成;庄子的开放性心态对审美心理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石秀峰;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泰戈尔短篇小说创作风格略说[J];集宁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乔丽媛;东方信仰文学别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孙红震;纯朴乐观和谐健康的人性之歌——汪曾祺小说人物世界透视[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9 赵家庸,王正升;一幅清新、明快、绮丽、和谐的图画——《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解读[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黄秉生;生态美感本质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世江;;收入分配不公殃及社会(如铸造业)的和谐与发展[A];第八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曲培亭;;浅议如何构建企业内在的和谐[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3 杨丽;;辛弃疾农村词中的和谐图景[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司法制度——如何实现公正与和谐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滕亮;;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6 唐建华;;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讨论[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白振军;;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沈建中;;树立新课程理念 有效推进班集体建设[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张朝华;;构建新课程下的和谐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贾宁;;浅谈城市色彩修辞与人居环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岛海王集团董事长 冷玉喜;共同目标造就和谐银企关系[N];金融时报;2001年

2 一丁;和谐与茶道[N];中国老年报;2001年

3 张业民 许谱槐;美术教育三和谐[N];美术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沈谦 本报通讯员 李勇军 赵博生;人鱼鸟能否和谐奏鸣[N];陕西日报;2001年

5 流星;如何与员工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N];安徽经济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孙巍;稳定和谐促发展[N];陕西日报;2000年

7 本报评论员;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N];河北日报;2001年

8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咨询中心 刘华清 何锋;心理治疗:让内心和谐[N];健康报;2001年

9 沐泽;构建和谐生态圈[N];网络世界;2002年

10 马顺生;追求愉悦与和谐[N];安徽经济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德和;以“和”为核心的企业伦理文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杨玉冰;太极拳本体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仰和芝;生存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云;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志英;商业连锁和谐内治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8 万勇;论上海中心城旧住区更新的调谐机制[D];同济大学;2006年

9 赵闯;绿色政治的诉求与构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世界[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明;入世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健;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艺术[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政;高校师生关系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D];西南大学;2008年

3 叶菊华;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海英;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戴红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现代和谐家庭建设的意义[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俞慧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浅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哲;论技术的人文美追求[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8 吴秉奎;论中西写实主义油画中的“和谐”理念[D];延边大学;2007年

9 朱明;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黄丽;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44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44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c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