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字载体
本文选题:汉字 切入点:汉字载体 出处:《兰台世界》2011年3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字载体是指采用书写、镌刻或印刷等方法以纸张、织物、金属、木石等材料作为记录、传输、积累和保存信息的载体。新型载体的出现,不但推动了人类信息活动的进步,也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Abstract]:The word carrier means that the paper, fabric, metal, wood stone and other materials are used to record, transmit, accumulate and preserve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writing, engraving or printing. The emergence of a new type of carrier not only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human information activities, I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ognition.
【作者单位】: 辽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所;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分类号】:H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松;;汉字的特殊功能[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2 刘永山;;汉字与书法[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2期
3 郭立场;;“提笔忘字”的汉字危机[J];北方人(悦读);2010年10期
4 凌夫;;美国掀起汉字治病热[J];健康天地;2000年11期
5 张瑞;首届全国规范汉字楷书书法大赛胜利结束[J];语文建设;1992年02期
6 丁钢;;隐藏的文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7 刘伟乾;王超;;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汉字之美[J];语文学刊;2009年06期
8 苏士澍;;弘扬中华文化先得写好汉字[J];成才之路;2010年11期
9 谢仁敏;论中国的文字崇拜文化[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陈杰岚;张巧[J];湖南教育;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宝明;;汉字为奥运插上翅膀 汉语让中国人骄傲[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2 戴汝潜;;汉字是蕴育中华文化的摇篮[A];识字教育科学化教学汇粹——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文献之三[C];2006年
3 白云开;梁慧敏;;单元下的描写篇章类型[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公瑾;;傣族经典文字考源[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5 刘德隆;;“吟”之我见[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蒋凡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7 王更生;;学术论文:古典诗词吟诵艺术[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8 张懋昒;;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浅见[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涵清;;布、傣、壮语音词汇的比较和文字联盟的建议[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10 郑锦全;;口语与文字在书写中的主导地位[A];“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新生;人民币上的文字[N];中国档案报;2001年
2 朱伟一;文字与法律[N];检察日报;2003年
3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邓聿文;汉语正处在百年来最好发展时期[N];东方早报;2007年
4 尚杰;汉语到了危急时刻?[N];中华新闻报;2006年
5 王朝霞;东乡语有望形成文字[N];甘肃日报;2005年
6 任继f ;说“文”谈“字”[N];光明日报;2006年
7 班鸣;文字污染之我见[N];人民代表报;2001年
8 王晓平;日本“手机”文字万花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百岁老人周有光答客问[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潘玉英;我省部署“十一五”期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宝国;18世纪以前欧洲文字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国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冯靓芸;《汉书》通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葆华;原本玉篇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耿铭;玄应《众经音义》异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金玲敬;《说文解字翼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静;郭店楚简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8 郑飞洲;纳西东巴文字字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小荆;《可洪音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朱湘云;《梁书》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莉娴;《慧苑音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魏红;中国古代文字崇拜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朴点玉;韩国和中国现行汉字比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马元丽;《说文字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萱;纳西哥巴文造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程燕;望山楚简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7 叶庆红;《阜阳汉简》文字研究二题[D];西南大学;2008年
8 邹爱琴;徐通锵字本位理论述评[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陈琦;医学论文中半技术性词汇的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李明龙;《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账户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9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4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