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世纪回眸:中国女性翻译家管窥

发布时间:2018-03-22 17:32

  本文选题:中国女性翻译家 切入点:译作 出处:《中国翻译》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20世纪初至今,中国译坛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翻译家,但学术界把关注的目光大多聚焦在男性翻译家身上,而对于女性翻译家的研究则十分有限鉴于此,本文从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入手,对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女性翻译家进行整体性考察,并就其中主要代表人物翻译的作品、译作的影响力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many outstanding translators have emerged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focused their attention on the male translators, but the research on female translators is very limited. Starting from four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is paper makes a holistic investigation on the female translator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and analyzes the works translated by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the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ed work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3BWW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13YJA752013)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列;穆雷;;女翻译家沈性仁与《遗扇记》中的性别意识——“五四”时期《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汉译比较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2 罗列;;论20世纪初叶中国女翻译家群体的崛起[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郭延礼;;女性在20世纪初期的文学翻译成就[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03期

4 崔学新;;治学严谨 务实求真——诗歌翻译家赵萝蕤逝世十周年纪念及其诗歌翻译述评[J];中国翻译;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唐美华;;张谷若及其译本《还乡》文献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黄宗英;抒情史诗:查尔斯·奥尔森的《马克西姆斯诗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上)——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刘小燕;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刘金龙;高莉敏;;论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与翻译原则[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吴逾倩;赵文通;;以张谷若译《苔丝》为例的译者风格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黄宗英;抒情史诗:惠特曼的《草叶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杨绍军;;西南联大学生诗人的创作及其外来影响[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10 邵珊珊;;冰心翻译思想与创作思想的融通[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史记;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评介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9 崔泳准;《三国志》今译与古汉语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海芳;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笔译测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潇予;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David Copperfield四个中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云云;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The Gadfly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林池容;《傲慢与偏见》两译本的对话汉译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耀娟;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理论看译者主体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玉茹;《嘉莉妹妹》与《废都》中“荒原”意识之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郭灵巧;抗战时期重庆翻译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邓卫望;荡漾在诗海中的双桨[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燕;改写理论视角下的萧乾自译作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晓娟;操控理论视角下《大卫·科波菲尔》两个中译本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列;;出走与归来——从易卜生与王尔德戏剧中出走女性的译介看“五四”女权话语的多样性[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4期

2 朱静;;清末民初外国文学翻译中的女译者研究[J];国外文学;2007年03期

3 夏岚;中国三十年代舞台翻译剧现象之我见[J];戏剧艺术;1999年06期

4 刘树森;误读与误译中的惠特曼[J];中国翻译;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舒;关于增强译协自主活动、自我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技翻译;1993年04期

2 车明明;论中国翻译思想史中的译者视角[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卷首语[J];中国翻译;2008年01期

4 曾奇;;从原型理论审视翻译标准的演变[J];作家;2009年04期

5 许钧;;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10年01期

6 ;“第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规则[J];世界文化;1991年01期

7 李罡;王胜举;;奏响奥运翻译最强音——访北京元培世纪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小林[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07期

8 吴碧宇;;翻译与隐喻研究综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朱音;;两位中国译者获得第18届野间文艺翻译奖[J];中国出版;2011年17期

10 蒋国经;中国翻译界的传奇人物李风白[J];文史博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力是;;迎接中国翻译的春天[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指导单位介绍[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附录2:2009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报道[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中国翻译行业规范化之路初探[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友义;;社会需要专业型、复合型和实用型翻译人才——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上的讲话[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俊峰;潘智丹;;MTI教育:中国翻译学科发展的契机[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范立祥;;瞿秋白对中国翻译事业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8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附录1:2009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参会单位名录[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传彪;;篇首语[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启雯 陈静;中国翻译60年:与文明同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蔚蓝;中国翻译历史的寻绎和综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记者 全晓书 樊曦 郭丽琨 全晓书;中国翻译:差错“俯拾皆是”[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郭丽琨 全晓书;中国翻译业如何适应百亿元市场[N];经理日报;2004年

5 吴长亮 本报记者 谭新政;中国翻译拥抱“铂金岁月”[N];解放日报;2005年

6 吴月辉;中国翻译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唐瑾;《中国翻译通史》演绎翻译三千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8 梁文道 作者为香港专栏作家,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翻译的态度与常识[N];南方周末;2007年

9 商通;翻译投资造就暴利儒商[N];经理日报;2007年

10 甘丽娟;中国翻译文学史研究的新开拓[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祥立;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3 潘卫民;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蒋童;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向军;信任、缺省与偶在[D];复旦大学;2008年

8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迎;新时期以来中国翻译文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张春芳;中国翻译教学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包晨;汉英外宣翻译:问题及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张峗;汉语中文化词汇的英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刘淑杰;新世纪以来中英互译研究管窥[D];广西大学;2007年

6 刘婷;论“信达雅”[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7 胡晓萌;翻译中的杂合现象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8 赖思维;翻译研究中的思辨方式与实证方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宋兰;从萧、金对《尤利西斯》的翻译看译者作为研究者[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常晓华;神似还是形似[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9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49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7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