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析哲学视野中的句本位语法——为纪念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
本文选题:句本位语法思想 切入点:现代分析哲学 出处:《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摘要】: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及其句本位语法思想,就现代分析哲学的角度来看,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黎先生的句本位语法,是从句子这一思想的表象出发,去发现"一种语言底普通规则",这与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弗雷格的思想十分相似。黎先生的"实体词"与"述说词"的说法,具有较大的普适性,不但适合于汉语这种词根语,而且适合于羌语、却隅语等黏着语。"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是对语言现象的正确描述,是"词性相对论",它本质上是语义取值问题;以外延词和内涵词、外延词品和内涵词品的原理来阐释词性相对论,不但不觉得该理论没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它是超越时代的杰出见解。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analytical philosophy, Li Jinxi's New Mandarin Grammar and his sentence-centered grammar still have extremely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Mr. Li's sentence-centered grammar is based on the appearance of the thought of sentence. It is very similar to the thought of Frege, the founder of modern analytical philosophy, to discover "the common rule of a language background". Mr. Li's terms of "substantive words" and "narratives" are of great universality, and not only are they suitable for the root words of Chinese, Moreover, it is suitable for the adherent language such as Qiang language and Qiangyu language. "every word,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i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sentence without the product", which is a correct description of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and a "part of speech relativity", which is essentially a matter of semantic value; with the extension word and the connotative word, To expound the theory of part of speech relativism by the extension of the principle of lexical and connotative lexical goods, we do not think that this theory is wrong, but that it is an outstanding view beyond the time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周四贵;;《马氏文通》的介词理论及其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四化;葛宇宁;;从对集合论悖论的剖析看制约逻辑的客体性[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邹立志;白聪;;论古今汉语词类活用的不同本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荣;;现代分析哲学视野中的句本位语法——为纪念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659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5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