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知识论观念的演进与译学范式的嬗替

发布时间:2018-03-25 13:35

  本文选题:译学研究 切入点:范式演变 出处:《上海翻译》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讨论了译学范式的变化与人类知识论观念发展的关系,指出翻译研究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到解构主义范式、再走向建构主义范式,实际上与知识论从基础主义到整体主义再到相对主义有着对应性的关系,这说明知识论观念的发展与变化会直接影响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领域的范式变化,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translatology paradig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knowledge theory, and points out that translation studies move from structural linguistics paradigm to deconstruction paradigm, and then to constructivism paradigm. In fact,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from basicism to holism to relativism, whi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theor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aradigm changes in many field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hich is worthy of serious study.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
【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scd11007)和(2011220582) 上海财经大学青年教师预研究项目“实践哲学视域下的翻译批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彭启福;;走向本体与方法的统一——成中英“本体诠释学”印象[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郭树杰;;马克思早年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从《手稿》到《神圣家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姜红;;欧美20世纪语言哲学与当代语言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张传开;必然与自由范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魏名国;试论真理的模糊性和精确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薪;论彭漪涟教授对辩证逻辑理论的新探索[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谷小科;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系统论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梅;吕俊;;我国的译学研究真的发生过文化转向吗?[J];中国外语;2009年02期

2 喻锋平;;论译学研究范式转换的理性基础[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傅勇林!610031,朱志瑜;西方译学研究——学术范式的变革[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6期

4 肖辉;新时期译学研究的总结与展望——评《译学论集》[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5 李荣;译学研究的多元化/跨学科趋势——介绍首届清华-岭南国际翻译学术研讨会[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6 王东风;中国译学研究:世纪末的思考[J];中国翻译;1999年01期

7 韩伟;;论转识成智——冯友兰、金岳霖、冯契之“知识与智慧”思想解读[J];传承;2011年11期

8 赵汀阳;“我知道”和“我相信”[J];读书;1994年06期

9 赵青;;浅谈张东荪与金岳霖知识论之不同[J];天津党校学刊;1997年04期

10 李丰才;方法论决定知识论的哲学原则———析分科学哲学认识论特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扬;;重问“知识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树人;;关于知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中立;;真假与通——关于《知识论》的真理观[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4 戚本芬;;从美国新实用主义的发展看当代西方知识论的现状和发展趋向[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吕俊;;范式批评与问题意识——对译学研究的两种路径的批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天俊;;笛卡尔的知识论修辞学——读《谈谈方法》[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学智;;从格物到致知:王夫之知识论探微[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8 张学广;;知识论的理解问题[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的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10 童世骏;;真假有没有程度问题?——对金岳霖先生《知识论》中一个观点的分析[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柏然;发展中国的译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2 陈嘉明;知识论中的“信念论”问题[N];光明日报;2003年

3 穆土;确证论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车浩;法学知识如何转型[N];法制日报;2008年

5 邢建昌;美是艺术的法则吗?[N];文艺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潘红;用师德魅力感染学生[N];大同日报;2010年

7 张耀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智”、“大知”思想[N];光明日报;2004年

8 李洪岩;历史需要怎样的“理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林航;用“天下”思考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史轩;大师云集硕果累累的哲学系[N];新清华;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翼鹏;“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克兵;朱熹知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郭元林;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崔巍;先验哲学中的想象力学说[D];吉林大学;2006年

5 夏先良;知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方环非;知识与确证[D];浙江大学;2008年

8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林成琳;统一性传播理论[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可;范式嬗变背景下的“等值”变迁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2 陈路;重读费尔德曼对普兰丁格的知识论辩护方案的批评[D];复旦大学;2012年

3 方海珍;金岳霖知识论探析[D];南昌大学;2005年

4 谷娴;阿尔温·戈德曼的过程可靠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郭晶;培根教育思想研究:从知识论到教育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颖;跨语际对应、语言互译性与译学研究——论英语外来词在汉语语境中的文化模筑作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喻锋平;翻译主体性研究概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志伟;“有”、“无”之间[D];南昌大学;2008年

9 任小鹏;“无知”与自由[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单鹏;经济法教科书体例与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63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63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