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新闻不可能是“不可靠叙述”:一个符号修辞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6 23:03

  本文选题:事实性 切入点:隐含作者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不可靠叙述,是叙述学最关键的问题,有关问题却辩论了60年没有辨清。其中最令人困惑的,是"事实性"叙述(历史、新闻、广告、预言等)能不能不可靠?叙述不可靠是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在意义与道德上的距离,而不是叙述与"客观事实"的距离。隐含作者是作者人格的替代,而事实性叙述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人格合一。因此,事实性叙述只可能不真实,或不可信,却不可能"不可靠"。这是符号修辞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Abstract]:Unreliable narration is the most critical problem in narratology, but the related problems have been debated for 60 years. The most puzzling is that "factual" narration (history, news, advertising, prophecy, etc.) cannot be undependable? The unreliable narration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arrator and the implied author in meaning and morality, no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arration and the objective fact. The implied author is the replacement of the author's personality, while the narrator and the implied author are in unity. Factual narration can only be untrue or unreliable, but it cannot be "unreliable", which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symbolic rhetoric.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一般叙述的符号研究”(11XWW001)中期成果之一
【分类号】:G210;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进;曲元春;;不可靠叙事及其与电影艺术的离合[J];电影文学;2008年24期

2 孟华;;真实关联度、证据间性与意指定律——谈证据符号学的三个基本概念[J];符号与传媒;2011年01期

3 赵毅衡;;叙述者的广义形态:框架—人格二象[J];文艺研究;2012年05期

4 朱靖江;这个时代最富于寓言性的反讽[J];新闻周刊;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李伟民;;后经典叙事中的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刁丽;;《呼啸山庄》中悬念所构建的悲剧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海阔;罗钥\~;;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袁国兴;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叙事倾向[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7 王瑛;;读者叙事诗学地位的嬗变与问题[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8 张曙光;;后现代历史叙事学视野中的金圣叹史传文评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杨保军;陈刚;;报纸版面编排的倒金字塔结构[J];中国编辑;2008年05期

10 沈芳;;不可靠叙述与欧·亨利的《虎口拔牙》[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为;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卫峰;《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燕秀丽;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亮;从福尔摩斯的翻译看西方叙事技巧在清末民初的移植与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6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娜;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录片字幕的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毅衡;;诚信与谎言之外:符号表意的“接受原则”[J];文艺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坤;;广告语篇的叙述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 周晓梅;吕俊;;翻译批评的叙事学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3 申丹;;及物性系统与深层象征意义——休斯《在路上》的文体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4 姜向荣;;从视角转换角度看“那场火,消防队幸亏来得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5 王杰红;作者、读者与文本动力学——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的方法论诠释[J];国外文学;2004年03期

6 王杰泓;;“居间”的辩证法——詹姆斯·费伦的《作为修辞的叙事》的方法论诠释[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尚必武;;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方法述评[J];国外文学;2010年01期

8 祁艳红;彭爽;;文学作品中能指与所指的多元对应现象——以叙事人称为例[J];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9 唐伟胜;;叙事进程与多层次动态交流——评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郭立秋;;文学语篇的特征及其翻译策略[J];语文学刊;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谭学纯;;修辞功能三层面——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谢婷婷;;全球化时代语言传播规则改变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晓阳;语言的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阿布都沙拉木·旭库尔;古代突厥文碑铭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黄友;转述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继凤;布斯叙事修辞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肖爽;[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3 马新广;“人称”义指辨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何占磊;《今日说法》中的态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陈玲芝;论律师怎样通过预设获取有利信息[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孙荣;新修辞学批评文本解读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朱爱娴;买买提明·吾守尔小说汉译本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刘莹;[D];湖南大学;2002年

9 王艺;言语行为和引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全立波;现代汉语"V出O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9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69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b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