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雅柯布逊对神经语言学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8-03-27 05:12

  本文选题:雅柯布逊 切入点:失语症 出处:《外国语文》2013年06期


【摘要】:从失语症、儿童语言发展和神经语言学学科发展三个方面,对雅柯布逊在神经语言学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进行了系统梳理。雅柯布逊的主要贡献为:(1)在失语症研究领域,雅柯布逊发现了失语症病人病理性语言的两极性,阐述了病理性语言研究平面的系统性,提出了病理性语言材料收集的全面性,探索了失语症病理性语言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和分析了失语症病理性语言与诗性语言的相似性;(2)在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领域,雅柯布逊探明了儿童语言的发展既受到非语言因素的制约,也受到诸如语言内在结构特征等语言学因素的调控,此外,他还探明了儿童语言发展在宏观上表现出与人类语言种系发展史的相似性,在微观上表现出了发展的非连续性;(3)对于神经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正是雅柯布逊首次将语言学理论引入神经语言学研究,才由此推动了神经语言学学科的进一步走向成熟。
[Abstract]:From three aspects of aphasia,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neurolinguistic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contributions of Jacobson in the field of neurolinguistics, whose main contribution is: 1) in the field of aphasia. Jacobson discovered the bipolar nature of pathological language in aphasia patients, expounded the systematization of pathological language research plane, and proposed a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pathological language material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g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athological language in aphasia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pathological language and poetic language of aphasia. Jacobson discover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anguage is not only restricted by non-linguistic factors, but also regulated by linguistic factors such as the intrinsic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He also foun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anguage is similar to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anguage species on the macro level and the discontinuity of the development on the micro lev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of neurolinguistics. It i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Jacobson introduced linguistic theory into the study of neurolinguistics, which promotes the further maturation of neurolinguistic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语磨蚀的回归性分析”(10BYY027)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fMRI的外语磨蚀选择性研究”(30770716)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10101)”的资助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曼·雅可布逊;余前文;;为什么叫“妈妈”和“爸爸”[J];语言学动态;1978年04期

2 伍铁平;;雅可布逊:《儿童语言、失语症和语音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1年03期

3 岑麒祥;;雅各布逊和他对语言学研究的贡献[J];国外语言学;1983年02期

4 Sheila E.Blumstein;沈家煊;;神经语言学:对失语症中语言与脑关系的综观(上)[J];国外语言学;1992年03期

5 Sheila E.Blumstein;沈家煊;;神经语言学:对失语症中语言与脑关系的综观(下)[J];国外语言学;1992年04期

6 钱军;语言系统的核心与边缘──布拉格学派理论研究[J];福建外语;1996年03期

7 赵晓彬;韩巍;;失语症·无意识·精神分析——论雅可布逊对诗学研究的独特贡献[J];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8 张冰;;他山之石:俄国结构诗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温宝莹;;雅可布逊与儿童语音习得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1期

10 钱军;布拉格学派的音位学研究[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建国;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雅各布森诗学[D];南京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刘文慧;阳志清;;英汉词汇生成和理解机制的共同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于海慧;徐亮;;儿童汉语普通话中介语音模式的区别特征理论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曹海英;;中国本科毕业生英语磨蚀研究及阈值假说验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曹利娟;;从哲学角度对神经语言程序教学法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董建霞;;雅各布森诗性功能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李艳红;田巍;;二语习得与磨蚀的关键阈值与我国外语能力目标水平的比较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李科帅;;外语习得与外语磨蚀[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9 李奕;;外语磨蚀现象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启示[J];才智;2010年11期

10 王晶;谭东峰;黎漫辉;;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分析磨蚀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邹立志;白聪;;论古今汉语词类活用的不同本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莹莹;;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英、汉句法关系的标记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湘云;英语作为外语磨蚀模式与原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文红;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二语词汇知识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辛宏伟;3-6岁维吾尔族儿童汉语语言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国旭;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涛;汉语句法移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孙瑶;系统功能语法与俄语语篇连贯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超女粉丝团名称和成员身份认同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付博;反义形容词有无标记与二语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天地;汉语环境下的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言磨蚀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隋丽;中国大学生英语动词的磨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朝丽;中国大学生英语名词的磨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牟永祥;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疑问句磨蚀因素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谭娟;汉语儿童对量词和否定词辖域关系的认识[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宝宏;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否定句磨蚀的一项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彭菲;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学习动机对语言磨蚀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马晓枫;纠错策略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军;论语言科学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遗产[J];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9年S1期

2 钟良明;新思想拒绝文化属性:一个文学的教训[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Breyne Arlene Moskowitz;李平;;语言的掌握(上)[J];国外语言学;1981年02期

4 伍铁平;;雅可布逊:《儿童语言、失语症和语音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1年03期

5 CharlesA.Ferguson;方也;;六种语言里的幼儿语言[J];国外语言学;1982年03期

6 岑麒祥;;雅各布逊和他对语言学研究的贡献[J];国外语言学;1983年02期

7 钱军;捷克语言学家 Jan Firbas[J];国外语言学;1995年04期

8 刘晓加;汉语失写检查法及其在失写症检查中的临床应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9 李宇明;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及顺序性[J];汉语学习;1994年05期

10 陈艳华;儿童早期音高发展的研究[J];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蓓;上海儿童的上海话音系习得[D];复旦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洪;;汉语可以治病[J];教师博览;1997年07期

2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的“失语症”[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3 司罗红;黄冰洁;;失语症的语法缺失和“被”的属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4期

4 伍铁平;;雅可布逊:《儿童语言、失语症和语音普遍现象》[J];当代语言学;1981年03期

5 肖潇;;脑科学研究背景下的汉字认知[J];语文学刊;2010年16期

6 吴克蓉;;动词模式对失语症患者语篇意义及叙事能力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邱春安;;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失语症语法障碍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束定芳;;《儿童与成人言语处理过程导论》内容简介[J];国外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9 周流溪;谈语言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结合——语言学巨匠雅柯布逊的治学一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10 刘钟毅;;失语症——有定位意义的精神症状(述评)[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7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环海;郑元林;;语言机制与脑区功能的动态结构分布关系述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金福;语言学研究“升温”[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实习生 景琳琳;努力加强阅读 改变“失语”现象[N];文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岩;功能视角下的普通话儿童3岁前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凌琳;失语症的功能语言学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2 王s,

本文编号:1670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70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