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信息处理技术三十年发展历程与展望
本文选题:彝族文字 切入点:信息处理 出处:《中文信息学报》2011年06期
【摘要】:通过30年的研究与实践,彝文信息处理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新闻出版、教学科研、国家机关等各个领域,应用于全国党代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等全国性的大会,使古老彝文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有力推进了彝族社会现代化信息时代的进程。在彝族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
[Abstract]:Through 30 year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Yi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press and publicatio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e organs, and so on, as well as in the National Party Congress and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and other national conferences have made the ancient Yi language bid farewell to the era of lead and fire, entered the era of light and electricity, and pushed forward the proces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Yi society. It is of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95730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XYYY021,06XYY022)
【分类号】:H2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兵,史军,刘玉萍,张楠,王莉;基于Linux系统的彝文输入动态挂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沙马拉毅;陈顺强;;彝语文现代化彝文信息处理[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芮建武;操作系统国际化基础的研究与实践[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2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兵,史军,刘玉萍,张楠,王莉;基于Linux系统的彝文输入动态挂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生福;漫谈彝族文字、典籍及其他[J];民族团结;1994年03期
2 黄建明;关于彝族文字称谓[J];民族语文;2001年02期
3 席克定;;试论彝族文字的形成和类型——兼与陈士林同志商榷[J];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03期
4 王成平;;试论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多元化的潮流[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21期
5 纪元;《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三万词语集》通过鉴定[J];文史哲;1987年01期
6 袁琦 ,陈力为;九十年代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任务:为加强基础研究和促进产业化而努力[J];语文建设;1992年01期
7 李敬国;张娟;;词语的交集现象和汉字的词式书写——兼论汉字词式书写的发展前景[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钱玉趾;董天罡;;彝文信息处理与沙马拉毅的原创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4期
9 王成平;沙马拉毅;;彝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现况分析与发展前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王成平;;彝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评述[J];人民论坛;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建明;;论彝文造字法[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2 李竹;;中文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词类研究[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晓芳 李华颖;我国藏文信息处理技术日臻完善[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婧姝邋实习生 兰宇;民文应用系统开发,让少数民族进入信息化时代[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兰金山;西藏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取得整体性突破[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刘晋(作者单位: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语文信息技术的作用[N];中国民族报;2003年
5 金星华;保护与发展并举[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倪光辉;为中国语言“摸家底”[N];人民日报;2008年
7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领导小组副组长 袁贵仁;在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楚雄)开幕式上的讲话[N];楚雄日报(汉);2005年
8 记者方云静、实习生李忠毅;信息交换用维哈柯文三项标准审定通过[N];新疆日报;2004年
9 唐大山;为传统藏文插上科技翅膀[N];西藏日报;2010年
10 宋明;新彝文:镌刻凉山30年社会进步[N];凉山日报(汉);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锋;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红光;蒙古语语料库中汉语人名地名的拉丁转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普顿;移动电话上实现藏文信息处理的方法研究[D];西藏大学;2009年
4 刘阳;“隐性小词表+专业小词库”的自动分词技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正平;基于藏文国际编码字符集的输入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边巴旺堆;基于ISO/IEC10646藏文编码字符集标准的藏文排序算法设计与实现[D];西藏大学;2009年
7 苏俊峰;基于HMM的藏语语料库词性自动标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毕丽克孜;现代维吾尔语语料库词频统计实验性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71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7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