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用法再探
本文选题:新用法 切入点:程度副词 出处:《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摘要】:正左双菊《"N"的妙用》(《汉语学报》2005年第3期)一文对拉丁字母"N(n)"在汉语中出现的一些新用法做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出现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N"的发音特征有关。郭熙先生《说"N"三题》(《修辞学习》2006年第1期)一文则进一步指出"N"实际上来源于数学符号"n",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说"N"的出现是年轻人趋新求异的结果,同时也是语言表达精密化的需要。我们十分认同他们关于"N"用法的解释,同时认为"N"的出
[Abstract]:The wonderful use of "N" in Zhengzuo Shuangju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Journal No. 3, 2005) makes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ome new usages of the Latin letter "Nu'n" in Chines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eason for this phenomen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nunc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 Guo Xi's article "saying" "N" three questions > ("rhetoric Learning" No. 1, 2006)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N" actually comes from the mathematical symbol "n",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language, it is further pointed out that "N" actually originates from the mathematical symbol "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earning, the emergence of "N" is the result of young people becoming new and different. It is also a need for precision in language expression. We agree with their explanation of the use of "N" and think that "N" comes out of it.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文传学院;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彩霞;;浅谈“程度副词+名词”结构[J];大家;2011年17期
2 韩彩凤;;试析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咣咣、嗷嗷、嘎嘎、哇哇”[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刘晓春;;《韩非子》中表极度的程度副词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杨帆;;洛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特点浅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韩晓云;;河北藁城方言程度副词说略[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6 陶瑷丽;;程度的表达形式:程度副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芳;;“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限定与语义特征[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楼枫;;烟台方言程度副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9 徐琳;;浅论浙江衢州话中的几个程度副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10 蒋媛媛;;“A着”句式在甘南方言中的用法特点[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颖;;程度副词“很”与“非常”[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2 付继伟;;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状况的考察与分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刘晓梅;;汉语贬义高义程度副词略说[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尹绍华;;浅谈羡余成分造成的语病[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郝敏;;现代汉语“不+NP”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季恒铨;徐幼军;亓艳萍;;试论新时期的新词语[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8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副词[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3 刘慧英;口语语病的两个语法成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董洪亮;现代社会,提倡“多言多语”[N];人民日报;2007年
5 崔清新 易凌;大量新词收入权威词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徐斐;金华方言撷趣[N];金华日报;2005年
7 王铁琨;《2006汉语新词语》序(节选)[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8 驻京记者 王乐;“楼脆脆”“躲猫猫”成年度热词[N];文汇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磊;V缱帧氨砬椤弊呦蛳质礫N];文汇报;2008年
10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李宇明;发布年度新词语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军;现代汉语程度量及其表达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危艳丽;汉英模糊量表达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倩;现代汉语增量与减量构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钱兢;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杰;汉语相似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晶;现代汉语实词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巫洁;《儿女英雄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祖艳凤;留学生程度副词“比较”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慧;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很”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静;《敦煌愿文集》程度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亚冷;泉州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英;中介语程度副词“很”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中山大学;2010年
7 谢换玲;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程度副词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8 李颜弟;表程度范畴的负面语义源词语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9 周丽萍;程度副词对VP的选择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马谊丹;洛阳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8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7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