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语义学研究发展探究
本文选题:中西语义学 切入点:训诂学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摘要】:语义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语言学科,中西方对语义学的研究都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中国训诂学与西方语义学研究发展存在着异同,其研究历史都经过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训诂学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而语义学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
[Abstract]:Semantics is an ancient and young language subject. The study of semantics in China and the West can be traced back to a long time ago.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egetics and western semantic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xegetics has gone through four main stages of development. Exegetics is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while semantics is systematic and theoretical.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批准号:2006z062) 中南民族大学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认知语义学对比研究》(编号:YSY06002)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嘉璐;;训诂学与经学、文化(三)[J];文史知识;2010年01期
2 李浴洋;;落红最是有情物——记郭在贻先生[J];文史知识;2010年03期
3 郭作飞;熊茂松;;郁郁“雅学”又添辉——读胡继明教授《〈广雅〉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黄成;;《荀子》正文中的训诂[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5 何莉萍;;关于心理词汇研究的概述[J];成才之路;2010年11期
6 庞光华;;训诂学新证十四则[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廖峰;;顾鼎臣中庸首章经筵解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卞仁海;;杨树达的训诂著作及其研究现状述评[J];船山学刊;2010年02期
9 孙双双;;《论语》训诂语法札记两则[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10 高扬;;训诂学的文化功用[J];语文新圃;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中群;;新方法和新仪器推动表面拉曼光谱研究不断深入发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李丹;李大伟;龙亿涛;;基于循环电化学沉积和溶出法制备的新型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基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程龙玖;;水分子团簇基态构型的全局优化:GPU加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季文静;胡福良;;2008~2009年国内外蜂王浆研究概况[A];“蜂之巢”2010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武汉)蜂业博览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飞;李小平;闫森;李莉;王铁东;黄永业;段新平;赖良学;欧阳红生;逄大欣;;鉴定猪早期胚胎性别的新方法[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陈佳铭;林荣海;黄顺捷;;中兽药的研究发展[A];畜牧业环境、生态、安全生产与管理——2010年家畜环境与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姣;梁繁荣;;从循证医学角度思考针灸临床研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国强;;现代牙科(pd)四手操作理论与临床技术[A];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章自寿;王春广;陈春燕;麦堪成;;负载型β-成核剂制备β-PP的力学性能[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周绪红;薛英;宋鹏;蒋涛;张勤修;;耳鸣声音治疗技术和方法 临床应用和基础[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郝薇;研究发展部:铿锵玫瑰在这里绽放[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李芳兰;《方块壮字研究》: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李芳兰;《方块壮字研究》: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李芳兰;《方块壮字研究》: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李芳兰;《方块壮字研究》: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李芳兰;《方块壮字研究》: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李芳兰;《方块壮字研究》: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李芳兰;《方块壮字研究》: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李芳兰;《方块壮字研究》: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李芳兰;《方块壮字研究》: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山;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构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林玫;意义、词典与词典释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程泱;王念孙《读书杂志》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丁俊苗;《玉溪生诗笺注》注释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冰郁;唐诗异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洪华;宋代“小学”文献考略[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育哲;企业创新活动、智能资本及经营发展的关联与绩效评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郭蓉;《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商玉凤;解非线性规划、均衡规划和变分不等式问题的动约束组合同伦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冶雪艳;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开发风险评价与调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丹颖;英汉旅游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刘智锋;《文始·一》同族词词源意义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笔锐;“六书”在现代汉字标志构形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玲;汉语词源研究新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游睿;《读书杂志》词义考证专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栗会芳;上古“手持类动词”词义系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江山丽;《诗经》及其注疏若干语法现象比较[D];吉首大学;2010年
8 焦美卉;郑玄《周礼注》词义训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文芳;《论语正义》中刘宝楠对同义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学明;论沈兼士文字训诂学成就[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6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8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