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政治语篇的建构
本文选题:隐喻 切入点:政治语篇 出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隐喻是在一定的语境下基于概念系统的跨域映射所实现的语言使用,藉以表达隐喻使用者的意图。隐喻是构筑政治语篇有效的手段之一。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建构作用可以体现于强迫,抵制、反对、抗议,掩饰,合法化与非法化等四个方面。
[Abstract]:Metaphor is the language used by conceptual system-based cross-domain mapping in a given context. Metaphor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construct political discourse. The constructional function of metaphor in political discourse can be embodied in four aspects: compulsion, resistance, opposition, protest, cover-up, legalization and illega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批评隐喻视角下话语基调的研究”(10YJA740135)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评隐喻分析:理论与应用”(10YYD022)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宏乐,顾萍;英语中掩饰动因的手段[J];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郭玫;;错位与荒诞——《良宵引》爬上心头的悲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3 王志坚;;诗歌隐喻类型及其功能[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吴宪忠;朱锋颖;;隐喻理论多维思考[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5 魏来;曹铁根;;隐喻与汉语隐喻造词[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6 朱全国;王海燕;;文学隐喻研究述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欧阳禾子;郭博颖;;隐喻在招贴图形设计中的体现[J];包装工程;2008年04期
8 欧阳禾子;帅茨平;郭博颖;胡元元;;图形中文学修辞的表述[J];包装工程;2008年08期
9 吴阳林;;诗意栖息:苏轼生命哲学之寻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张小兰;;隐喻用法与字面用法相对论点——从约翰·希克的“道成肉身作为隐喻”谈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晓敏;;浅议《人生拼图版》中的蒙太奇手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军;;《好了歌》中的隐喻及其英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孙雯波;传染病及其防控的伦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5 吴康茹;热拉尔·热奈特修辞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基于隐喻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莉;从跨文化角度看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D];南昌大学;2011年
5 李娟;王蒙微型小说语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宁;儿童的确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银;废名诗歌中的禅踪佛影[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芳菲;诠释后现代女性艺术家的“自我关注”[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王珊;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永生;英语中的语法比喻现象[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珍萍;胡淼淼;;《老无所依》:用隐喻建构故事[J];长城;2010年02期
2 朱炜;;隐喻的主观性与阅读位置的建构[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3 张国磊;;林肯总统就职演讲的隐喻认知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4 马珍萍;;《老无所依》:用隐喻建构故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5 车明明;于帆冰;;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以罗伯特·弗洛斯特《雪夜林边小憩》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6 董莉;;中西隐喻的文化含义之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张翔娜;;《红楼梦》隐喻的功能及表现形式[J];学理论;2011年03期
8 黄,
本文编号:1688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8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