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针对韩国学生汉语声调教学教材编写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8-03-31 22:32

  本文选题:韩国学生 切入点:汉语普通话声调 出处:《新疆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如何提高声调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很多学者和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问题。因为在汉语普通话语音中声调占绝对重要的地位,所以,学好声调是学好普通话语音的关键性因素。但实际教学中汉语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声调讲解,大部分的对外汉语教材关于声调的讲解过于简单,只是解释四个声调的差异,不同声调有不同意义,没有具体描述各个声调的特征以及音变,同时也没有具体的声调练习方法或练习题。本论文将论述针对韩国人如何设计汉语声调教学策略、通过系统的普通话声调教学法帮助韩国学生从零起点到高级阶段如何掌握普通话声调。 第一章主要论述声调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国内外有关声调习得与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主要进行现状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韩国人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偏误的类型和原因。 第二,对外汉语教材中声调教学的情况统计分析。分析了13本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声调教学所占的比重。 第三,韩国留学生对现有汉语声调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分析。主要调查了目前在中国各大学里进行的汉语声调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材,汉语习得4个方面的满意度。 第三章是教材编写设计理论基础。第一个理论基础是汉语语音学方面的,第二个是教材设计理论方面的。在语音学方面,论及声调特征为中心的教学法。它包括五度标调教学、调值与调类教学、四声及其特征教学。在教材设计理论方面,论及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模式。 第四章主要阐述教材设计。主要设计两种汉语声调训练方法:五线谱声调发声练习法以及20种声调组合同类调型分类法。以新HSK1-3级的词汇为基础介绍20种声调组合同类调型,此后编写了三篇以初级学习者为例的声调教学教材样本。 第五章为本论文的结语,对全文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总结。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一,在前人研究韩国留学生的声调偏误的基础上设计实用性强的汉语声调教材,这是本论文的最大的创新之处。 二,本论文以新HSK1-3级定量词汇为基础,系统的分析出20种同类声调组合的调型。可以使学生更易掌握个别汉语单词的声调类型。 三,艺术性:笔者主张汉语声调教学音乐的音阶原理,将汉语声调教学当做音乐教学。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one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concern of many scholars and teach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Since tone plays an absolutely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Putonghua pronunciation, tone learning is the key factor to learn Putonghua pronunciation well.However, in actual teaching, Chinese teachers lack of targeted tone explanation, and mos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CFL are too simple to explain the tone, only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four tones, and different tone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No specific description of the tone characteristics and phonological changes, nor specific tone practice methods or exercises.This paper will discuss how to design Chinese ton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Korean students, and how to help Korean students master Mandarin tone from zero to advanced stage through systematic Putonghua tone teaching method.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one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one acquisition and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carri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 Korean Chinese tone error analysis, error types and causes.Second, the situation of tone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tone teaching in 13 textbook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hird, Korean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existing Chinese tone teaching mode.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satisfaction of Chinese tone teaching tim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hinese acquisi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design.The first theory is based on Chinese phonetics, the second is the theory of textbook design.In the aspect of phonetic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one characteristics is discussed.It includes five-degree standard teaching, adjusting and adjusting teaching, four-ton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On the theory of textbook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one teaching mode of TCFL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textbook design.This paper mainly designs two kinds of Chinese tone training methods: five lines tone training method and 20 kinds of tone combination similar tone classification method.Based on the vocabulary of the new HSK1-3 level, this paper introduces 20 kinds of tone combinations of the same type, and then compiles thre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one teaching, taking primary learners as an example.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The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lies in:First,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one bias of Korean students, the author designs a practical Chinese tone textbook, which is the greatest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Secondly, based on the new HSK1-3 quantitative vocabulary, 20 tones of the same tone combination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It can make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master the tone types of individual Chinese words.Third, artistry: the author advocates the scale principle of Chinese tone teaching music and regards Chinese tone teaching as music teaching.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星;;近六年来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6期

2 吴郁;;“字神”的微妙——关于“声调”的再认识[J];现代传播;1989年Z1期

3 曹仁松;;汉语声调特点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林珍华;;从英语语调与汉语声调对比中看对外汉语声调教学[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5 云景魁;;宜歌宜诵 绘声绘情——略谈声调与古诗文的关系[J];思维与智慧;1986年02期

6 李西安;汉语声调与汉族旋律[J];中国音乐;1982年04期

7 刘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1期

8 李凤;;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去声声调的语音实验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熊一民;;从对偶音高看上声的特征[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0 刘俐李;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同春;;汉语声调教学新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蔡莲红;刘涛;吴志勇;蔡锐;;汉语声调音域规范模型初探[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3 罗昊;倪敬田;曾凡钢;张达人;陈林;;中枢听觉系统对汉语声调的自动加工[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曹阳;黄泰翼;;随机多项式曲线汉语声调模型及其在声调识别中的应用[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陈华勇;;针对韩国留学生“stress”的策略初探[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6 谢晓桦;谢凌云;;基于曲线拟合系数的汉语声调判别方法[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陈文新;王长富;戴蓓倩;;基于神经网络的汉语四声识别[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8 陈华勇;;韩国留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焦虑感分析[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樊富珉;郑善美;;团体心理辅导对韩国留学生文化适应的干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冯晓杭;;韩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树荣;韩国留学生涌向北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常宇;一个韩国留学生的中医情结[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高天宇;中韩经贸深化合作是应对首选[N];国际商报;2009年

4 董迎永 郭松;挖掘特色市场[N];金融时报;2004年

5 YMG记者 凌云鹏 通讯员 赵文 张成良 王真真;徐明姬:49岁韩国妈妈烟台上大学[N];烟台日报;2010年

6 郑兴邋黄敏;你来我往留学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刘迪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理想的留学与留学的理想[N];东方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慕海燕;韩国大学在哈“批量”培养“中国通”[N];哈尔滨日报;2006年

9 ;中医药在世界各地(二十七)[N];世界报;2008年

10 刘自忠 孙天仁;中医花香引蝶舞[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默;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浮现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杨立军;人工耳蜗植入者汉语声调前注意加工及与耳蜗植入相关的耳蜗电刺激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罗昊;听觉系统自动加工汉语声调和辅音时的大脑半球优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段海凤;藏语安多方言词重音对汉语普通话声调习得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6 芮晟豪;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迎宝;汉语中介语篇章宏观信息结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王晓冬;用汉语声调研究注意前阶段抽象听觉规则的提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余敏;韩国留学生现代汉语复句习得及选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郗昕;人工耳蜗电听觉特性与语后聋植入者言语识别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SHIN JAEHYUK;针对韩国学生汉语声调教学教材编写设计方案[D];新疆大学;2012年

2 叶良颖;巴基斯坦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潇;中高级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氏玄庄;初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广西大学;2011年

5 李佳铃;印尼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朱珠;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声调学习及偏误的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7 曾莉梅;针对印尼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慈映;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颖;浅谈亚裔儿童汉语声调的习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美伶;印尼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初探[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2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92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