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

发布时间:2018-04-04 11:53

  本文选题:翻译行业 切入点:翻译专业硕士 出处:《中国翻译》2013年01期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重理论,轻实践,与翻译行业实际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相脱节。翻译专业硕士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目标是为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高级翻译人才。翻译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对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开展翻译专业硕士教育的校企合作颇为重要。校企合作有利于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有效衔接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缝隙。校企之间的合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探索校企合作的优化模式有利于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并进一步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mode of training translation tal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has been out of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industry and social needs.The Master of Translation emphasizes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whose goal is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talents.Th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ion masters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ion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is contex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master's education in translation.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 beneficial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uperior resources of the school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school training and the social needs.The form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can be varied. Exploring the optimized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further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河北大学;
【分类号】:H05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连彩云;荆素蓉;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2011年04期

2 ;产学研结合,构建翻译专业师资培训长效机制与平台——2011年暑期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暨全国翻译专业教育与翻译产业发展论坛纪实报道[J];中国翻译;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海燕;;以MTI理念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新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11期

2 范春凤;郭志斌;;地方本科院校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才智;2013年15期

3 刘雪梅;;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梁法丽;;案例教学法在应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华锐学院应用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22期

5 武绍忠;孙宝珩;;创新型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韩晓;;翻译职业化与法律翻译专业课程设置[J];长春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7 吴汉周;;“订单式”教育模式下实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探索——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高教论坛;2014年02期

8 李光勤;龙明慧;;从图书版权贸易看我国翻译人才培养[J];出版与印刷;2013年03期

9 徐丹;;新形势下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年02期

10 张艳;;关于我国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以广东高校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振远;市场视角下的翻译硕士(MTI)培养[D];吉林大学;2012年

2 蔡秀梅;诺德翻译能力理论看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硕士(MTI)培养现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纲柔;吉林省翻译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调研[D];吉林大学;2014年

4 李唤雨;黑龙江省英语翻译人才市场供需情况调研报告[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季春;;探寻本科翻译教学的第三种模式[J];中国科技翻译;2010年02期

2 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3 胡守忠;宋勤建;薛焕美;;地方高校科技服务与地区产学研互动发展模式的探索[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05期

4 苗菊;高乾;;构建MTI教育特色课程——技术写作的理念与内容[J];中国翻译;2010年02期

5 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教学理念[J];中国翻译;2010年02期

6 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娟;论翻译评估(英文)[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陈亦明,胡爱国;论翻译与理解[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孙璐;;论翻译的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合仲;几种论翻译的著作[J];西方语文;1959年03期

5 黄忠廉,,李亚舒;“似”的必然──论翻译的内在规律“似”(之一)[J];语言与翻译;1995年03期

6 林玲帼;试论翻译与风格[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7 朱荣兰;试论翻译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8 周方珠;论翻译与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明明;论翻译过程中非语言环境与忠实之间的关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文军;论翻译的定义与分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和平;;论翻译专业教学理念与方法[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王洪涛;;“社会翻译学”的名与实——兼论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未来发展趋势[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夏贵清;;得意忘形和以意赋形——论翻译与忠实[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冰梅;;论翻译文学的地位[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5 曾利沙;;论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学理性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韩振宇;试论翻译的社会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吉加;以藏译本《矛盾论》来试析汉藏政论翻译[D];西藏大学;2009年

2 梅超;论翻译中文化价值的保留[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3 魏存茂;论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D];厦门大学;2001年

4 陈庆娟;从文化角度论翻译与重写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8年

5 叶琦;论翻译过程中译者个性的存在[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世平;论翻译标准“信”[D];重庆大学;2002年

7 田申;比较《唐吉诃德》不同汉译本论翻译之信、达、雅[D];吉林大学;2012年

8 侯冬梅;试论翻译中的“信”与“顺”[D];郑州大学;2000年

9 刘满芸;论翻译的两难境地[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冯佳;于二十一世纪新背景下论翻译之个性化[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09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09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