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留白:模糊语翻译的一种新取向

发布时间:2018-04-04 15:03

  本文选题:留白 切入点:模糊语翻译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模糊语的弹性空间决定了其翻译方法的多样性。文章以留白的概念为切入口寻求其与模糊语的契合之处,然后从理论视角深入探讨了留白与符号美学、接受美学及格式塔心理学三大理论的内在关联,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留白作为模糊语翻译的一种新取向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从虚实相生的角度提出了文字留白、符号留白及文字与符号相结合之留白三种翻译策略。
[Abstract]:The flexible space of vague words determines the variety of translation methods.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white space is taken as the entry point to seek its agreement with vague language,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hree theories of white space and symbolic aesthetics, receptive aesthetics and Gestalt psychology.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blank as a new orient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vague language.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mbination of void and reality, namely, text leaving white, symbol leaving white and combining text with symbol.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zs23)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欣;姜怡;林萌;;民族特有“丝”语英译中语境信息的多维补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陈海庆;;会话语篇的互动机制及其取效行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何莉;丁兰;;语义留白及其在翻译活动中的处理[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王卫新,舒伟;英汉翻译的模糊表达[J];中国科技翻译;2003年04期

5 吴涌涛;模糊理论的若干问题[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6 余富斌;模糊语言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0期

7 吕俊;翻译:从文本出发——对等效翻译论的反思[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8 王东风;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9 杨文滢;;《老子》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的“留白”[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陈洁;;从《红楼梦》翻译看模糊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红;低调陈述语用推理机制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鞠红;;低调陈述:基于隐喻及转喻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陈艳艳;;文学模糊语言的翻译及译者的地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戴俊霞;;Babel:通天塔,还是巴别塔——译学研究的两种进路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昌宗锋;;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吕锴;;等效翻译理论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7 朱小改;;论翻译中的科学与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孙璐;;论翻译的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祝丽丽;;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和翻译之后的角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10 谢福霞;谈语用模糊[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胡伟丽;;从《红楼梦》译本看模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谭晓丽;;差异与延续——论译者和原作者的关系[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质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4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艳秋;文学翻译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强;从等效理论看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婧;从专业笔译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忠实”[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曲肖玉;法律文本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及其翻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袁真;兔鸭之谜[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丹;语言模糊性及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肖婷婷;哲学视角下的复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陈晓芳;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简·爱》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和女性身份[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9 汪秋红;女性主义翻译观下的翻译标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红升;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特点对翻译的启示[J];福建外语;1996年01期

2 程同春;模糊限制语在科技英语中的运用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04期

3 陶友兰;;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古诗英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4 孙迎春;文学翻译意境问题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5 毛荣贵,范武邱;语言模糊性与翻译[J];上海翻译;2005年01期

6 梅立崇;;汉语国俗词语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1期

7 缪维嘉;从《红楼梦》英译看文化移植中的“妥协”[J];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8 赵彦春;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的模糊对等[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吴世雄!350007,陈维振!350007;中国模糊语言学:回顾与前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10 邵璐;;跨文化交际中模糊话语的留存与磨蚀——以《达·芬奇密码》为例[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杰;;诗歌的模糊性与留白翻译策略[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2 全君君;;语文课堂板书的留白艺术[J];文学教育(上);2011年08期

3 尹传荣;;高等设计教育的当下取向与未来意义[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8期

4 王莹;;空白之处纳深意——论电影中人物塑造的缺席和虚化[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王亚玲;;图画书的空白与审美阐释[J];昆明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董龄烨;杨思佳;罗冠男;;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留白”语境与当代平面设计[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徐春芳;;老师,给你的课堂留点白[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8 施仲贞;;论《离骚》的空间意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王丹;;从译本接受对象的角度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10 孙增耀;李睿婕;;汉英社交指示语的特点及汉英翻译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丽;方振羊;王明元;程根林;曹维娟;周群刚;;血浆中残留白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测[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梁国栋;徐君庭;范志强;;聚(氧化乙烯)-b-聚(氧化丁烯)嵌段共聚物薄膜形貌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赵晓东;马子s,

本文编号:1710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10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a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