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属宾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本文选题:领主属宾句 + 回顾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把半个多世纪以来对领主属宾句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描写阶段和解释阶段,分析了现有研究带来的启发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这一句式的研究趋势。
[Abstract]:In the past half century, the research on the possessor guest clause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germination stage, description stage and interpretation stage. The inspir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re analyzed, and the research trend of this sentence pattern is forecasted.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2011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科研创新项目(11ZS1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温宾利,陈宗利;领有名词移位:基于MP的分析[J];现代外语;2001年04期
3 韩景泉;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4 朱行帆;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现代外语;2005年03期
5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6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7 潘海华,韩景泉;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8 石毓智;;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J];语言科学;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顺;一价名词及其名元的句法实现形式考察[J];语言与翻译;2005年02期
2 王洪君;动物、身体两义场单字组构两字的结构模式[J];语言研究;2005年01期
3 王惠;;现代汉语名词非自由义句法功能研究[J];语言研究;2006年01期
4 刘贤俊;;歧义句的可及性考察[J];语言研究;2006年03期
5 刘焱,邢贺;“比”字句中比较点隐含的认知考察[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顺;一价名词及其句法表现形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邱莉芹,蒋华,杨安红;名词研究新突破[J];连云港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8 李成军,李祖明;从认知的角度看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张淑文;;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同义词辨析信息的显性化[J];外语研究;2007年03期
10 刘焱;“比”字句对比较项选择的语义认知基础[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小荷;;属性分析说略[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詹人凤;;说领属关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杉村博文;;论“话题化”[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邓思颖;;汉语被动句的三个句法问题[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徐杰;;被动句式与非宾格句式的一致与差异[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李谨香;汉俄语名词性短语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陈振宇;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D];复旦大学;2006年
5 韩大伟;英汉运动类动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许国萍;现代汉语差比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唐善生;话语指及其篇章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史银Y,
本文编号:1731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3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