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政治冲突中口译员的角色研究——《口译公正:道德、政治与语言》述评

发布时间:2018-04-14 20:25

  本文选题:政治冲突 + 口译员角色 ; 参考:《中国翻译》2013年06期


【摘要】:翻译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及口译专业在高校的设置,为各层次口译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了口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来保证其健康发展但总体而言,以往研究过多关注其职业道德,而对其个体道德,即对口译员所负有的道德义务研究不足恩吉莱瑞《口译公正:道德、政治与语言》一书以法庭审判、难民庇护申请及战争口译中口译员角色为例,实证地分析了口译员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对道德、政治及语言因素的选择,彰显了其在不同社会语境中所扮演的协调者的重要角色。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ject status of translation science and the setting up of interpretation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the training of interpreting talents at all levels. Relevant departments have formulated professional ethics norms of interpretation industry to ensure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but generally speaking.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too much on their professional ethics, while the study of their individual morality, that is, their moral obligations to interpreters, is not enough for Ngil Leary's book, "Justice of interpretation: morality, Politics, and language", to be tried in court.The role of interpreters in refugee asylum applications and war interpreting is analyzed empirically. The choice of moral, political and linguistic factors for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interpreters in different social contexts is highlighted.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40057)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13]-JKGHD-033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GH-517) 许昌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连娣;;职业道德与翻译资格[J];上海翻译;2006年01期

2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3 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4 赵军峰;张锦;;作为机构守门人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J];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5 张威;;会议口译员职业角色自我认定的调查研究[J];中国翻译;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楼鲜艳;;译者的文化传输者角色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翟红梅,张德让;译者中心论与翻译文本的选择——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昌宗锋;;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续纪;;试论文化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王璐;;“满足读者需求”功能的张显和抑制——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变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杨冬冬;;从译者主体性看严复的古雅文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刘世芝;;翻译、翻译主体性与翻译伦理[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余锋;;翻译标准的动态特征和原文差异性的保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7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伍争;论陪同口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郑清斌;妥协、互动、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金帅;论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靖;法语幽默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追坤;杨必译本《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翻译表现及其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志平;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2 张威;;英汉同声传译“顺句驱动”操作的理据透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张威;;口译质量评估:以服务对象为依据——一项基于现场口译活动的调查研究报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赵军峰;陈珊;;中西法庭口译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翻译;2008年03期

5 高宁;论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兼论翻译标准的设立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7年01期

6 王玉j;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年06期

7 许钧;试论译作与原作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8 李德超;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9 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10 张南峰;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英毅;海继红;;政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文秀;从顺应论角度看记者招待会口译员的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赵丹;应用写作道德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3 吕泽珍;网络新闻写作道德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0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50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