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本文选题:冲突性话语 + 语用功能 ; 参考:《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摘要】:言语冲突现象普遍存在于互动交际中,但由于其负面性而多被忽视。本文在充分观察夫妻冲突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冲突性话语的语言表现;发现冲突性话语具有发泄负面情绪、维护身份形象、竞夺权力等语用功能;并依据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指出它是交际者顺应语境因素、为实现交际意图而有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本文旨在揭示冲突性话语的语境顺应性特征和语用理据。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verbal conflict generally exists i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ut it is often ignored because of its negative nature.On the basis of full observation of the corpus of conflict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of conflict discourse, finds that conflict discourse has pragmatic functions of venting negative emotions, maintaining identity image and competing for power, and according to Verschueren's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It is pointed out that it is the result of communicative adaptation to contextual factors and conscious choice of language in order to achieve communicative intention.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 contextual adaptation and pragmatic motivation of conflicting discourse.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中冲突性话语的构建模式及其制约机制的语用分析”(09BYY070) 广东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言语冲突现象的语用研究”(1130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2 许炳坤;;英语电视新闻访谈中的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3 赵忠德,张琳;从关联理论看话语冲突[J];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萍;关联理论及其含义与外语听力教学[J];广西商专学报;1998年02期
2 孟建钢;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的解释力[J];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01期
3 李冬梅;关联理论与听力理解[J];柳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王传经;交际模式述评[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5 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6 王传经;论会话关联[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7 邱春安;;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话语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孙华祥;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9 王盼妮;论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的解释能力[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3期
10 施庆霞;关联理论与阅读理解教学[J];外语教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元胜;;汉语中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假信息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冉明志;;语气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探微[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冉明志;;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功能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4 赵路;;语码转换的社会属性及其语用功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李巧惠;;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及对等翻译——以《木兰》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周彪;朱海玉;;元语用意识下的话语标记语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王晏;;模糊限制语与外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8年21期
8 周艳;;话语标记语and的语用功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姚吉刚;;从语言模糊性看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J];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蒋雯;;试论礼貌原则与模糊限制语[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诚刚;;“脖子在医院里”——从一则汉语招牌的英译失误浅析英汉语语用功能的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颜秀妃;;台湾闽南语副词"搁"的用法刍议[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4 黄菊;;法语广告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探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菲露;;“总之”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碎欧;;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崔明芬;;“着”虚化后的语用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构想[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9 王娟;;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肖奚强;;“正(在)”、“在”与“着”功能比较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同耀;教子“七忌”[N];中国电力报;2002年
2 ;玩转MaxBlast Plus[N];电脑报;2002年
3 江苏 尚立新;SoftEther的使用[N];电脑报;2004年
4 ;李逵还是李鬼?[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5 ;给女士一个惊喜丹丁DX-8彩蛋MP3[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优雅且实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陈忠实;难以化释的灼痛[N];文学报;2005年
8 梅新;华纳要在华发行廉价DVD[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9 佟乐;身边的RFID[N];网络世界;2007年
10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辛斌;“批评话语分析”是否失去发展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玲;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3 邓耀臣;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程式化序列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燕;哈罗德·品特戏剧话语里沉默现象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邵严毅;蓄意歧义作为言语交际策略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艳华;五四文学的语言选择与文体流变[D];山东大学;2007年
8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徐小婷;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称谓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鲁红霞;阎连科小说修辞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玲;词汇短语在口语语篇中的使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玉楼;非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D];山东大学;2005年
3 唐文生;证券分析中的模糊语言[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靳海涛;接续助词“けれども”的语用功能[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徐娟;模糊限制语及其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任利华;模糊修辞及其语用功能[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张瑞鸿;跨文化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分析[D];湘潭大学;2005年
8 谢艳红;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话语联系语的语用语篇功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陈丽霞;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景丽;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I think的用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6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5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