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用学视角下的取效行为

发布时间:2018-04-16 11:02

  本文选题:言语行为 + 会话分析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摘要】:取效行为作为言语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期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大多数语言研究者排除在语言研究范畴之外。而同样作为言语行为组成部分的以言施事行为,一度成了言语行为的代名词。本文结合了语用学中的会话分析及其相关理论对取效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Abstract]: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speech acts, the act of taking effect has been neglected for a long time, and even excluded from the category of language research by most language researchers.As a part of speech act, the act of acting with words once became the pronoun of speech act.This paper combines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and its relevant theories in pragmatic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resultant behavior in the hope of enlightening the fu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淑芳;;取效行为的内涵阐释与取效行为动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钟茜韵;;国内语用学研究:现状、路径与展望——对2008—2010年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实证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钟茜韵;;国内语用学研究:现状、路径及展望——对2008—2010年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实证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丽萍;取效行为与英语政治演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百玲;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中的政治谎言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王钢;俄语取效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尚丽莉;基于电视剧《乡村爱情》的汉语东北农村土话语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雪;目的原则视域中辩论赛言语行为互动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道英,辜向东;论言后行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国外语言学;1994年03期

3 刘风光;张绍杰;;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超;;《一次轻率的旅行》的会话文体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项成东;;言语行为理论在会话分析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3 王峰灵;胡新明;;《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肖巧慧;;儿童言语行为的会话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8期

5 杜冰研;苗宁;;取效行为性质探析:理论应用价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宣力;郭秀丽;;言语行为的要素之一——取效结果探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5期

7 梁福报;;取效行为新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12期

8 罗迪江;;言语行为的内蕴诠释[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李慧;;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听力训练的指导意义略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荟;;言语交际的枢纽:取效行为的语用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淑芳;;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述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钟星;;英语陈述句中语调的语义功能三分法——利用J·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语义功能进行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清贵;;论Gone with the Wind一书中Rhett Butler形象的塑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周静敏;;活跃在法律实践领域的话语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关兴丽;;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8 徐洁;;言语行为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温年芳;;目的论与《茶馆》译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10 王晓萍;;简评塞尔的句子意义分析[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美珍;法庭调解语言研究的意义及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简方;在语用逻辑里收获思想[N];光明日报;2002年

3 ;主动诱捕入侵[N];网络世界;2003年

4 陈江宁;网络设计与设备选型双重铺垫[N];计算机世界;2007年

5 本版编辑 [丹麦]彼得·坎普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吴晓江 编译;点燃世界哲学的“奥林匹克”圣火[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顾曰国;话语研究纵横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辛斌;“批评话语分析”是否失去发展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陈波;人工智能 当代逻辑发展的动力[N];光明日报;2000年

9 ;4到7层交换识别内容[N];网络世界;2002年

10 何成洲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表演性”越界:语言、性别与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迎春;媒体访谈的引发与应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祥云;离婚诉讼话语中权力和亲密关系的性别解读[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青;从会话分析角度解读职业面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小宇;《傲慢与偏见》中会话的话语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朱晓琴;《疯狂主妇》中夫妻间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荟;言语交际的枢纽[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杨乐然;影视语言的言外之力[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6 蔡怡;人物性格在戏剧对话中的体现[D];东华大学;2005年

7 刘娟;对哈罗·品特《回家》的话语文体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彭静;《贵妇画像》中主要人物对话的语用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陈走明;会话修正中的礼貌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寒冬;引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8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58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5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