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数法结构类型研究
本文选题:称数法系统 + 基本数表达法 ; 参考:《武汉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不同语言存在着很多深层的共性以及诸多表达差异,而不同语言的称数法作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也必然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差异,认识这些异同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目前对称数法研究较多,但是对称数法的类型研究较少,尤其是国内相关研究很少,而且由于在对称数法进行类型研究之前没有对称数法系统进行全面的整理,因此目前相关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基本数词,对倍数、分数、概数等表达法的类型研究几乎没有。同时,对基本数词的类型学研究成果有些也值得商榷。 本文在区分称数法与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定义了称数法的涵义,建构了面向普遍语言特征研究的称数法系统。一方面,建立语种库进行特征标注,系统地比较不同语言的基本数表达法,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归纳不同基本数表达法的成分语义关系、语义关系的形素表达,以及它们的成分排列顺序和语义限制等四方面的特征。另一方而,通过系统地比较汉语和英语的相对数表达法,总结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得出一些结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语言的相对数表达法的类型进行推测,作为“前”类型研究为进一步的类型研究打下基础。 全文共分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学界相关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工作。研究概述主要分称数法的比较研究以及称数法的类型学研究两个部分进行,在介绍和分析前人时贤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已有研究的成果以及可以进一步进行拓展研究的几个方面。关于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介绍了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重点和难点以及创新之处,并介绍了语料来源。 第二章:称数法及其系统构成。该章以介绍目前学界对称数法系统构成的研究为基础,分析日前研究所存在的分歧及其原因,并通过第二节和第三节解决了这些问题。第二节探讨了称数法与数意识、数概念、数的表达、科学数、数字、数量词、语法数以及数词的区别与联系,认为称数法是称数的语言形式和方法,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结构方式的总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称数法的层级。第三节分析比较了汉语和英语的称数法系统构成,结合数本身的构成,建构了面向普遍语言特征研究的称数法系统,并对这个系统作了相应的说明。 这一章的主要结论为:称数法是称数的语言表达法,即称数的语言形式和方法,是语言形式及其结构方式的总和。面向普遍语言特征比较研究的称数法系统由基本数表达法和相对数表达法构成,后者包括概数表达法、分数表达法和倍数表达法。这个系统中不包括问数法、序数表达法、基数词、系位结构和整零结构、小数、负数和数词的异读等。 第三章:基本数表达法结构类型研究。该章首先进行术语界定和相关研究概述,在研究的准备阶段建构包括不同语言基本数词的语种库,之后对这些语种库中的基本数词结构加以特征标注和分析。在总结分析这些结论的基础上对不同语言基本数表达法的结构加以类型考察。这一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值语义关系类型及其蕴涵共性、不同数值语义关系中成分的排列顺序、不同数值语义关系的表达形式、不同语义关系的限制条件等几个方面。 这一章的主要结论有:1.不同语言基本数表达法的成分语义关系类型有四种:加、减、乘、幂;“除”这利,成分语义关系不存在;“提前计数”或“前进计数”也不是成分之间的语义计算关系,而是一种计数方式;另外,尽管本课题认为存在着“幂”关系,但是其内涵并不是前人所理解的位数词之间的进位制关系,而是具体数词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2.语义关系类型的运用率从高到低可以排列为:加-乘-减-幂,而且加和乘出现在大多数语言的基本数词中,它们的运用率远远高于减和幂。就这些关系与称数法系统中其它因素的蕴涵关系而言,有不同成分的语义关系的称数法系统中必定存在加,有位数词的称数法系统中必定存在乘,只有极少数语言的称数法只有简单数词而不存在不同成分因而不存在成分语义关系。就四种关系之间的蕴涵关系而言,有乘必有加,有减必有乘和加,有幂必有乘和加。 第四章:相对数表达法的“前”类型研究。该章详细比较了汉语和英语的相对数表达法,总结了这两种语言的概数表达法、分数表达法和倍数表达法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推测了不同语言相应称数法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这一章认为:汉英概数表达法、分数表达法和倍数表达法系统的共性和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语言相对数表达法的结构特征。在深入、系统地比较这两种使用范围广、发展成熟并有很大代表性的语言的基础上对其他语言相对数表达法的结构特征进行一些不完全归纳推理,可以作为类型研究的一种新尝试。 第五章:称数法系统的普遍特征。这一章以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称数法比较和类型考察为基础,总结了不同语言称数法的结构特征和表达特征。 这一章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称数法系统的总体结构表现出有序性和层级性的特征,一些特殊的称数法形式和结构——例如成分语义关系为“减”的基本数词和计数方式为提前计数的基本数词——并未影响这两个总体特征。2.基本数词结构表明人类的计数方式有“堆积式累积”和“填充式累积”两种。同时,称数法表达运用了很多与身体相关的概念,其运用体现在个体基本数词的词形以及位数词的数量意义上。3.称数法的表达形式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层级性。首先是表达形式由简单向复杂发展,包括用简单的表达形式表达复杂的数概念以及用描述具体概念的词表达抽象的相对数值范围。其次是运用表达确定概念的称数法表达模糊的数的概念。最后是同一类称数法的不同表达方式通常有“典型、次典型、非典型”之分。 第六章:结论。概括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说明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称数法的类型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些也是本文作者今后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鑫;现代汉语的数与数系统的表达策略[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3 黎东良;数词在汉德语成语中的运用──汉德语言文化异同管窥[J];德国研究;1995年04期
4 李明晓;试析上古时期分数的产生与发展[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魏荣华;俄汉约数表示法的对比[J];俄语学习;1997年06期
6 邢福义;从海南黄流话的“一、二、三”看现代汉语数词系统[J];方言;1995年03期
7 方文一;也谈古汉语分数表示法的结构层次[J];古汉语研究;1992年01期
8 董祖祺;数词与惯用语[J];德语学习;1996年01期
9 刘泽农;颠倒词序构成约数的几种情况[J];俄语学习;1999年05期
10 成维明;法文的“个、十、百、千、万”[J];法语学习;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杨春;俄汉语表达数量意义的手段及功能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湘平;现代汉语序数的考察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晶晶;数量模糊表达方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60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76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