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的若干思考
本文选题:新加坡华语 + 语法教学 ; 参考:《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必须对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重新认识,并结合新加坡华语语言环境的变迁,讨论语法教学中语法变异的处理等问题。本文认为,在新加坡华语教学中必须强化语法教学,区分不同类型的语法变异,通过情景和任务教学法来构建儿童华语语法能力,强调应充分利用学习者的英语第一语言能力辅助实现华语语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in Singap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must reunderst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grammar in Singapore, and discuss the processing of grammatical variation in grammar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the changes i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Singapore. Grammatical variation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grammatical 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in Chinese by situational and task teaching methods.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rammar ability sh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the learners' English first language ability.
【作者单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邢福义;新加坡华语使用中源方言的潜性影响[J];方言;2005年02期
2 陈恒汉;;语言政策影响下的新加坡英语:讽刺与幽默[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郭熙;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衔接问题——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例[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4 祝晓宏;;新加坡《好儿童华文》教材的语言变异及其成因——多重认同视野下的观察[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郭熙;普通话词汇和新马华语词汇的协调与规范问题——兼论域内外汉语词汇协调的原则与方法[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12期
6 刘永兵;吴福焕;张东波;;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7 吴英成;关于华语语法教学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8 郭熙;;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母语维持的若干问题:新加坡个案[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岚昱;;浅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2 黄妙芸;;从汉语走向国际化看区域华语词汇变异——以马来西亚为例[J];八桂侨刊;2010年04期
3 李贤军;;关于华文教育特殊性的若干问题[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蒋璐阳;;浅析新加坡差异教学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5 梁冬青;;试论华语词典编纂的几个问题[J];辞书研究;2006年02期
6 黄婉梅;;《新著国语文法》及其句本位语法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郭熙;;以辅助专业教学为目的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对外汉语研究;2006年00期
8 黄婉梅;;黎氏“句本位”语法体系是经典教学语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朱姗;龚丽英;;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精读课堂话语分析[J];华章;2010年29期
10 程书秋;关于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科学衔接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婉梅;黎氏语法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3 魏红;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祝晓宏;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黄红娟;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佳;书面输出对外语词汇习得影响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玉玲;美国中文教材《中文天地》(初级)特点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付小琴;对外汉语初级教材语法点的选用与编排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孟祥磊;《美洲华语》的本土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钟虹;小句中枢说与对外汉语副词教学关系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赖智勤;马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汉字教学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卓;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特殊句式教学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雪松;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蕾;电视节目本土化主持的生存策略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10 刘轶姝;汉语教材的教师手册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华;新的规范观念指导下的词汇规范探索——新造词与生造词的区分标准问题[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2 杨江;;从口号看新加坡“讲华语运动”[J];八桂侨刊;2007年02期
3 丁崇明;语言变异与规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耿红卫;;新加坡华文教育史简论[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5 胡光明;“新经济”时代新加坡华语生存环境及前景展望[J];东南亚;2003年04期
6 班_(;唐叶;;新加坡的语言问题[J];东南亚研究;2005年06期
7 黄松赞;略论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东南亚研究;1996年01期
8 邢福义;新加坡华语使用中源方言的潜性影响[J];方言;2005年02期
9 董英华;浅析新加坡政府的华语政策变迁[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田惠刚;海外华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远量;;关于语法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2 项贤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口诀的使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程锦芳;对中学JEFC新教材语法教学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1年05期
4 陈蓉;以交际为目的的语法教学策略[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峥嵘;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一项调查[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6期
6 付丽云;;交际法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版);2005年02期
7 沈冬梅;;让语法教学在课堂上生动起来[J];现代教学;2007年03期
8 沈玉如;;加强语法教学 提高写作能力——对语法在写作中的地位的再思考[J];世纪桥;2007年03期
9 周一民;;中学语法教学的原则和策略[J];语文建设;2008年02期
10 刘桂珍;;寓语法教学于阅读课中[J];语文学刊;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萌;;反思大学英语中的语法教学[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2 孙涛;;一堂初三英语语法课的评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 陈力;;英语教材中的语法教学语言:人教版/北师大版/外研版的对比[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菊红;;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讲究系统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于金梅;;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和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6 张红佳;;小议如何提高英语语法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7 杨皓;孙盛萍;;黛安·蒙哥马利三原则对于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8 张利红;;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新思考[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健平;;虚拟式在应用语言中的变化及教学[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傅静媛;;元认知理论与外语教学效能革命——二语语法四维循环教学法实证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 顾明星;让语法教学别样精彩[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大方县理化中学 方琼;浅谈语法教学的实践性[N];毕节日报;2010年
3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徐光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重视语法[N];学知报;2011年
4 河南 大许寨乡二中 李永强;集中循环反复语法教学[N];学知报;2011年
5 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会昌一中 赵瑞义;如何完成由词汇向语法教学的过度?[N];学知报;2011年
6 丰县欢口育英初级中学 于海影;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N];学知报;2011年
7 礼泉阡东中学 罗爱萍;中学语文教学淡化语法之我见[N];咸阳日报;2009年
8 潮安县古巷中学 柯巧娜;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初探[N];潮州日报;2008年
9 九江学院浔阳附中 徐贵禹;谈谈语文语法教学[N];九江日报;2010年
10 江苏省宿迁中学 王薇;巧设情境模式建构高效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祝晓宏;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张素敏;输入加工法的初始和迁移效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雅琼;简易规则语法教学方法谈[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艳;高中英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付明霞;内隐和外显学习理论视角下语法教学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4 雍慧琦;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贺林茂;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芸;高中英语课堂实施任务型语法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军宏;中学基础阶段英语语法教学问题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春梅;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引入交际教学法[D];重庆大学;2003年
9 杨捷;以交际为目的的语法教学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敏;任务型教学在高职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9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2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