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译名论战的现代解读
本文选题:译名 + 译者 ; 参考:《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摘要】:20世纪初,国内译名研究进入高潮期。章士钊、胡以鲁、容挺公、朱自清等译者就译名的音译和义译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两个阵营虽各执一端,而作为译者,论战的参与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均凸显了各自的主体意识。本文借助近年来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成果,从现代译论的角度分析了论战双方的译者主体性体现及其观点的形成原因,并从译者的自身意识、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三个方面对译名问题进行了探讨。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20 ~ (th) century, the study of translated names in China entered into a high tide. Translators such as Zhang Shizhao, Hu Yilu, Rong Tinggong and Zhu Ziqing have launched a heated debate over the transliter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names. Although the two camps hold one end, as translators,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debate highlight their own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when explaining their views. With the help of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flec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analyzes the translator's own conscious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names from three aspect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reader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石春让;赵巍;;科技术语翻译:归化是正途[J];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2 吴志芳;邱棠;;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制约中的能动[J];上海翻译;2007年02期
3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4 封宗信;文学语篇的多重结构与译者的多重角色[J];中国翻译;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6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罗侃平;;都市上空飞翔的诗歌天使——浅析罗门的都市诗学思想[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刘友古;;罪与原罪:在《罗马书》中的一种诠释学意义之分析[A];“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道明;;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安;词素层译法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2期
2 金其斌;;汉语外来词翻译中的仿译研究[J];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02期
3 封宗信;论文学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4 王宁;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化现代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5 郭玉华;;俄语中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何锡蓉;从“格义”方法看印度佛学与中国哲学的早期结合[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年01期
7 冯志伟;科技术语古今谈[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年02期
8 王玉j;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年06期
9 许钧;试论译作与原作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10 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一兵;;“误读”现象的认知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张媛媛;;傅雷翻译观中的译者主体性阐释[J];译林;2009年05期
3 王喜霞;;论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潘炳信;;浅析译名混乱现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5 向春霖;;阐释学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J];考试周刊;2008年12期
6 吴静;;试论翻译多样性的合理存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程永生;中国近现代译名研究述评[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胡爱香;;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J];考试周刊;2007年08期
9 熊俊;;从翻译传播理论视角看翻译的主体[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10 吴小丽;;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森林;;评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庄柏泉;王吉;;探索主体性教学规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6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李红霞;;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罗忠;;数学教学凸现学生主体性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吕高远;;构建教师校本教研主体性平台,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涛;当代文学翻译为何难觅佳作[N];中国艺术报;2010年
2 汪连兴;既然上了我这条“贼船”……[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谢天振;译者的诞生与原作者的“死亡”[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孟东;《国际歌》有几位译者[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6 ;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7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1831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31009.html